首頁>檢索頁>當前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發布時間:2023-03-23 作者:齊小軍 來源:中國教育報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教育提出的要求。近期,教育部等十三部門發布《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科學高效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教育領域應該如何完善這一機制,擔當起培養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任務呢?

深刻認識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含義與價值

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提出有其現實必要性。首先,主動適應教育發展規律,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長參與子女教育是全球性趨勢,更是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戰略支撐。然而,學校視角的傳統實踐對家長能力差異和家庭相對學校的制度性不對等,缺少足夠的觀照,從而可能導致社會不平等通過教育延續。其次,尊重人的成長規律的客觀需要。人的成長過程本質是受教育過程,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借助于來自家庭成員、學校老師、朋友伙伴和承載人類文明成果的經典等精神力量的支持。當前,國內已有學者通過大量數據證實,中小學生學習成績離不開學校、家庭的密切配合。也有研究機構針對日益加重的青年心理健康問題,提出了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具體建議。再其次,增強教育韌性的需要。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系統正在經歷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風險考驗。當前,要建立有效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以增強教育韌性。最后,尊重受教育者完整生命體驗的需要。現在,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不再僅僅停留于生存層次,教育增進生命體驗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廣大人民群眾提出的教育增量需求有其合理性,但只靠單一的教育主體難以完成,這就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建立有效的協同育人機制。

科學判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面臨的挑戰  

首先,從實踐層面看,當前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面臨五大難題:一是育人主體責任意識、責任邊界意識不清晰;二是協同機制的內在運行系統尚未建立;三是機制運行物質保障不足,相關專業人才、資金不到位;四是協同育人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五是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還存在認識分歧、誤區等。

其次,社會主體參與育人工作的挑戰。數字科技普及改變了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的育人生態主體環境,社會主體參與育人工作積極性空前提高。近十年來,數字技術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活領域的滲透速度十分迅猛,深刻沖擊了傳統家校育人協同架構。各種自媒體借助數字平臺,以“社會監督”“為正義發聲”等名義,頻頻“曝光”一些校園師生矛盾等個別案例。從積極意義層面講,這有助于集思廣益,督促學校、家庭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協同推進育人質量。從消極層面講,這在一定層面引發了學校、家庭、社會多元育人主體之間的信任危機,破壞了育人生態,對教育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

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路徑

打造以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學生為中心、以協同教育理念為價值引領、以學校家庭社會資源整合為抓手的學生成長共同體,有助于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首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新時代完善協同育人機制的根本保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把育人工作貫穿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應從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等方面展開。政治領導就是始終堅持學校育人的政治性,確保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組織領導就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領導機制和組織管理體系,為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條件;思想領導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其次,樹立協同育人教育理念。協同育人教育理念是一種綜合運用人的成長所依賴的社會生態來影響人的教育理念,具體來說,是一種注重“體驗”“胸懷”“融合”的教育理念。一是重“體驗”。在這一點上,國內有些學校的做法值得借鑒,如成立學生議事會、學生自治會、學生仲裁庭、學生律師所等社團組織,讓學生成為學校生活及學校紀律和制度的制定者、檢查者、裁決者、辯護者,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民主觀念、法治精神、投資能力、經營頭腦、勞動技能等素養自然能夠獲得提升。當然,國內有些教育工作者以班級為單位,打造學生成長微生態,也取得了較好效果。二是注重培養寬容的“胸懷”。教育的價值在于推動社會進步,而社會的進步是由后代人對前代人的不斷超越來完成的。因此,教育應該具有培養寬容“胸懷”的意蘊。三是多元“融合”,即教育與社會生活、學科教學、校園活動融合。近年來,國內一些學校、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工具或課程思政等,在教育與社會生活、學科教學、校園活動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嘗試,彰顯了協同育人教育理念。

最后,和諧協同育人機制面向的主體關系。協同育人的主體是多元、多樣、多變的,可以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也可以是個體、群體和組織。完善協同育人機制須根據不同人群、不同要求,采取多元包容的整合方式,各相關部門應有區別地采取相應的教育舉措,如此才能補齊城鄉、區域協同育人短板,發揮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最大效能。

(作者系黑龍江省牡丹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廳思政專項[SJGSY2020022]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3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91麻豆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也|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