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實驗中學的社團活動室里,該校學生王昱曉擅長繪畫的祖父王紀嶺先生,正在耐心地指導孩子們學習國畫畫法。
“我們以‘牽手三代,慈孝相承,祖孫共學’為主題,開展祖孫互動傳承家風家訓、情境化解決教育難題等系列活動,助力隔代教育,全面提升家校共育的質量。”沂水縣實驗中學校長張照升介紹。
近年來,沂水縣堅守“立德為先、成人為本”的理念,積極推進科教興縣戰略行動,大力實施全環境立德樹人工程,積極探索構建“家、校、社、網”四位一體的全環境育人機制,提升家校社協同育人質量。
“在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生態環境的同時,我們注重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沂水縣政協副主席、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洪春介紹。
“我們早期教育注重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胎教、早教理念,打造早期教育新模式;學前教育注重道德、習慣‘雙養成’,突出自主游戲,重在‘以玩為主’;小學教育注重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重在‘玩中學’;初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突出自主管理,重在‘學中玩’;高中教育注重樹立正確三觀,促進學生學業與人生雙贏發展,突出自主發展,重在‘以學為主’,從而建立健全貫通0至18周歲全鏈條的立德樹人工作機制。”張洪春說。
在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基礎上,沂水縣突出抓好全環境立德樹人打造教育強縣課題研究工作,該課題下設5個子課題,分別針對“早、幼、小、初、高”階段,以19年為一個課題周期,建立健全0至18周歲成長全過程信息數據庫,并通過大數據追蹤分析,科學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分階段、多維度,層層推進、步步承接、全程追蹤,加快構建科學育人模式。
“我們堅持家庭教育就是‘五育并舉’的起點這一理念,結合中小學生父母忙碌、隔代教育需求迫切的現實,將育人主體從子女、父母,拓展延伸到(外)祖父母,以父母、(外)祖父母‘大家長’的學習成長作為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開端,牽手三代‘共學、共育、共贏’,創新構建0至18周歲全鏈條立德樹人工作機制,讓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走進千家萬戶。”沂水縣教體局黨組成員、教育事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周玉濤說。
為此,沂水縣財政每年設立教育專項預備金3000萬元,跟進提升軟硬件設施,建成了青少年校外教育實踐基地等,成立教育志愿服務團隊,協同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方案的落實,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環境。
目前,沂水縣通過建立縣級“牽手三代共育”家長學校指導中心,帶動全縣學校建立“牽手三代共育”家長學校,開發了“三代共育”家庭教育服務平臺,共享全學段家庭教育課程資源,牽手(外)祖父母、父母、子女三代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構建立體化、系統性的“三代共育”家庭教育指導體系。
在沂水縣泉莊鎮幼兒園,火爆的“訂單式”家長夜校深受家長歡迎。該園通過深入調研,摸清了孩子、父母及(外)祖父母三代各自的優勢、短板及育兒素養提升需求,形成了“素養型”培訓清單,制定了“配餐式”家長課程,創設“訂單式”家長夜校,定期向家長傳授育兒知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此外,沂水縣還配備專兼職家庭教育隊伍,招募教育、營養、心理健康、家政等各行業人員,組建家庭教育專家團、指導團、志愿服務團,定期深入學校社區,開展早期教育知識培訓、家庭教育知識普及指導服務活動,積極實施家長微課堂、家長助教等共育活動,賦能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同時,以社區家長學校、社區家委會、兒童活動室等社區資源為依托,一體化開展留守兒童“周末課堂”等,優化社區育人環境。
“目前,全縣社會育人多維空間不斷拓展,形成了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的教育合力。我們將不斷健全育人機制,加快構建家校社有序互動、開放融合的良性育人新模式,提升教育品質,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張洪春說。
《中國教育報》2023年06月19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