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打出“組合拳”讓科技成果走上“貨架”

發布時間:2023-06-19 作者:仇怡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當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走出象牙塔迫在眉睫。然而,讓高校的創新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并非易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3.9%,有效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仍有較大難度。

面對困難和挑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緊扣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理順機制、搭建平臺、建強隊伍,立足林業行業特色,在林業種業、木質材料加工與應用、食品加工與安全等領域成功轉化多項成果,探索出了一條亮點紛呈、特色鮮明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

聚焦短板,直面科技成果轉化難點痛點

科技部近五年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顯示,目前,大部分高校依然“重授權輕轉化”,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和考核仍以專利等成果授權為標準。轉化率低、質效不高是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共性問題,困擾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依然沒有打通,仍存在“沒得轉、不愿轉、轉不順”等諸多痛點和難點。

高校科研人員通常偏重基礎研究,尤其關注科技成果的創新性和前沿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科技成果的市場導向和現實價值。特別是一部分科技成果是基于績效考核、評獎評優、職稱評定的背景產生的,缺乏轉化的可行性。部分科研人員存在“重學術輕市場”“重申請輕應用”的思想誤區,使得科技成果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導致“沒得轉”。

當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績效偏低,科研人員往往更專注前端基礎和理論研究而不太關心后端市場需求和轉化應用。同時,轉化過程需要科研人員投入大量精力,但未來收益卻無法精準預測,面對不確定性,科研人員的轉化動力不足。再者,高校科技成果屬于無形國有資產,其轉化需要經過審查、評估、批準、備案等環節,程序復雜、耗時較長。這些因素都客觀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不愿轉”。

高校不能及時了解企業需求,企業也無法實時精準知曉高校成果,從而出現供需信息不對稱,對接存在較大難度等問題。高校科技成果從作品到產品,需要經歷小試、中試、產品化、商品化等階段,流程長、投入大、風險高。此外,科技成果轉化環節多,需要有懂技術、知企業、會商務、精法律的復合型人才全程跟蹤服務,而高校工作人員側重于行政管理,大多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能和從業經驗,從而導致“轉不順”。

完善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質增效

針對上述問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瞄準薄弱環節,通過抓制度、搭平臺、提質量、拓渠道、優服務等舉措,把好成果源頭關,夯基提質育精品;優化成果服務鏈,搭臺強能補短板;聚焦成果轉化端,賦能增效助生產,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實現突破。

學校制定了《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制度,為成果轉化提供了清晰可行的制度保障,明確轉化所得凈收益的85%用于獎勵成果完成人團隊;制定并實施了《專利分級管理辦法》《高價值專利挖掘培育實施辦法》等制度,讓科技成果轉化各環節都有規可循,有效減輕了科研人員的負擔,營造了“積極轉化、輕松收益”的良好氛圍。

2022年3月,學校成立知識產權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首創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化運營”模式,通過市場化運營,實現權責利對等,激發了團隊活力。中心打通了科技成果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流程,全面提升了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高價值專利是高質量轉化的前提,學校堅持精準施策,突出成果應用性,圍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項目以及高水平平臺和優勢學科,強化專利導航布局,積極引導林業工程、林學、生態學等優勢領域培育高質量科技成果。2022年,學校安排專項經費培育高價值專利項目11項,立項數量、立項金額在省內高校均居前列。

學校堅持主動“走出去”和“請進來”。一方面,鼓勵工作人員積極參加各級科技成果轉化推薦會、展示會等,宣傳推薦學校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誠做到“請進來”,通過邀請政府有關部門、專業機構和企業來校考察調研、洽談溝通,采取舉辦簽約儀式、開展成果宣傳周等多種形式宣傳學校科技成果。2022年,學校通過各類媒介推薦科技成果11批次1萬余項,促成成果轉化合同金額1000余萬元。

學校組織專人每周走訪科研團隊,面對面交流溝通,充分了解成果內容,掌握轉化意向,挖掘、遴選高價值成果,形成轉化資源儲備庫。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流程長、手續多的特點,學校始終主動靠前,為成果團隊與受讓企業的技術溝通、磋商談判、登記備案、技術合同認定等提供專業周到的服務。

深耕行業,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的林業本科院校,學校聚焦服務湖南林業五大“千億產業”,通過對林業種業、木質材料加工與應用、食品加工與安全等成果的創造和應用,有效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切實保障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兩年內,累計轉化科技成果75項,合同總金額近億元,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

學校培育的“三華”油茶新品種被譽為“油茶中的超級稻”,已在湖南、江西、貴州等省份推廣種植,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學校開發出的錐栗新品種,突破了長期困擾我國農業科研工作者的錐栗雌雄花比例失調、空苞率高等重大瓶頸,已作為羅霄山區和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首選樹種,幫助12萬名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油茶果機械化采摘因面臨花果同期、果柄短且結合力大、樹形隨機多變、樹干剛度差異大、作業環境復雜等多重困難,被中國林學會遴選為“十大林草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之一。學校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訂單式”培育,突破關鍵核心技術7項,獲得專利30余項,有效填補了此項技術空白。該成果的產業化運用,為推動全國油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必須緊扣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只有不斷完善管理體系、提升成果質量、做好全流程服務,才能推動科技成果高效優質轉化。下階段,學校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五位一體”的全鏈條循環服務體系,努力將學校建成林業領域科技成果的高質量創造主陣地、轉化運用大平臺和管理改革新樣板。

(作者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3年06月19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老司机无码精品A| 国产精品久操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精品麻豆丝袜高跟鞋AV|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91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久久66热这里只会有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精品国产杨幂在线观看|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不卡|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