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鄭州一學校班主任,在暑假前的散學儀式上,給全班學生都發了獎狀。班主任說,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大家都有獎狀,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獎狀代表著肯定和榮譽,一般情況下,只有少部分優秀的學生才能獲得。而且,一些重要的獎項,還要控制比例,以確保獎狀的含金量。也許會有人質疑,給所有的學生發獎狀,是不是濫發,會不會稀釋獎狀的含金量?
給所有的學生發獎狀,無疑打破了“唯分數論”,展現了多元的教育評價觀。那就是用全面、多元的眼光看待學生,而非簡單地以成績、分數評價學生。如果單純以分數、成績評價學生,能獲得獎狀的永遠只是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而如果教師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那么即便是那些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也能得到認可和肯定,并能從這種尊重、認可以及激勵中找到自信。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教育是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喚醒孩子內心生命的種子,點燃他們內心的渴望。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至少存在著言語語言、邏輯數理等八種智能。同時,每個人的智能結構不同,優勢也不盡相同。多數人都會在一兩種智能方面有突出的差異,而且每個人都有相應較容易成功的領域。一個人能否成才,關鍵之處就看能不能發現自己的智能優勢,并是否能發揮這個優勢。
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稟賦、個性,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承認學生發展存在的客觀差異,看到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最佳發展區”,讓學生的天性得到展現、智慧得到表達,有利于他們的自我實現達到最優化。那些在單一評價標準下顯得平常的孩子,也會變得不平常。
不僅是教師需要努力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學生之間也是如此。在傳統單一的評價體系下,學生之間圍繞著成績和分數展開競爭,容易滑向一種狹隘、功利的競爭關系,由此產生嫉妒、自卑、自我否定等心理問題。給所有學生發獎狀,意味著客觀看待不同學生的客觀差異,意味著評價標準從單一走向多元,而這也將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同學,學習他人的長處和優點。這對于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和面對競爭,形成良好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成長為一個胸懷寬廣、善于合作的人,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給全班學生發獎狀,是教育評價的積極探索和嘗試,也是將教育評價改革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動體現。它雖然是一種小嘗試,卻是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堅守,必將帶來一系列的育人新變化,幫助更多學生走上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
(作者系山東省昌樂二中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3年07月19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