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根植中華傳統文化沃土 培養大國工匠職業素養

發布時間:2023-10-17 作者:張華 張永輝 來源:中國教育報

高職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一環,要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勞動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培養具備“中國芯”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作為培養大國工匠的主陣地,應大力弘揚、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動學生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的全面發展,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強烈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職業院校可以從“課程引導、活動踐行、環境浸潤、平臺助力”四個方面入手。

課程引導:立足課堂,構建中華傳統文化課程體系

課程是實施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托,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高職院校深入實施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在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上下功夫。

首先,要積極開發中華傳統文化必修課和選修課,依照學校的專業特點和地域特色發掘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發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同時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法,并建立健全相應的課程評價體系,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測評、評獎評優掛鉤。

其次,要深挖原來課程中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要素,積極尋找課程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將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工匠精神、誠信觀念、奮斗意識、創新理念等要素巧妙地融入課程教學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滋養學生心田。

再其次,專業技能課程在強調技能培訓的同時,加強品德培育,適時嵌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堅持立德樹人總方針,在實踐教學中努力實現學生專業技能與傳統文化素養的雙向提升。

活動踐行:走進社會,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工學結合、理實一體是高職院校的重要特點,它體現了職業教育中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的緊密聯系,而中華傳統文化所提倡的“知行合一”也恰恰闡述了道德修養和社會實踐密不可分的重要關系。同理,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同樣離不開社會實踐。高職院校要圍繞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中華傳統文化走進學生生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職業院校要加強與學生家長和街道社區的合作,用良好的家訓家風影響學生,引導他們尊老孝親、鄰里和睦、樸素勤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街道社區的公益勞動和志愿者活動,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投入到美化家鄉、建設家鄉的實踐活動中去,使學生的“家國情懷”有依托,“愛國精神”有載體。

其次,職業院校要積極創建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帶領學生參觀傳統文化體驗館、英雄人物紀念館、紅色革命文化紀念館等,通過參觀體驗、現場教學等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生動體驗,獲得最鮮活、最深刻的印象,讓傳統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熱血涌入學生的血脈。

再其次,職業院校要積極開展以“大國工匠”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觀中華老字號和大型企業,走進傳統作坊或現代車間,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拜訪能工巧匠,體驗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學習他們的敬業精神和精湛技藝。

環境浸潤:創設環境,營造傳統文化浸潤的校園氛圍

環境育人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高職院校要精心設計校園環境,營造傳統文化濃郁的書香校園,為高職學子的成長提供養分充足的沃土。

首先,要在校園中建造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墻、文化雕塑、文化走廊、文化展廳等,使學生時時刻刻浸潤在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厚重與深沉。

其次,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站,制作中華英雄人物、傳統風俗與禮儀文化、文學經典誦讀、大國工匠等專題欄目,宣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精神品質,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再其次,邀請相關專業的學者專家、民間手工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工廠的能工巧匠深入校園,與學生溝通交流,開展文化講座或技能培訓,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工匠精神。

最后,加強圖書館建設,擴充中華傳統文化書籍和音像資料,建設校史館,舉辦專業或行業發展史展覽,大力宣傳行業模范和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跡,激發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增強使命擔當。

平臺助力:搭建平臺,豐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形式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院校需要搭建廣闊的活動平臺,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為他們提供深入學習、廣泛實踐的機會和空間。

首先,要搭建學生社團平臺。職業院校要根植中華傳統文化,并結合學校專業特色和本地的地域文化特點,組織學生自主成立豐富多樣的文化社團,如生物食品專業的學生成立“美食社”,挖掘地域傳統美食或飲品的制作工藝,并根據現代審美追求和消費者日益豐富的口味對傳統工藝進行改良提升;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成立“傳統服飾社”,學習刺繡、織染、盤扣、緄邊、編織等手工工藝,感受并傳承中華傳統服飾的精美和雅致。

其次,要打造一批文化活動的精品項目。這些活動要定期開展,年年延續,成為本校文化活動的品牌。比如開展“誦讀經典,書香校園”主題活動,內容可以包括中華經典誦讀會、經典解讀講堂、讀書沙龍、優秀劇目放映廳、書香宿舍評比等一系列活動。

再其次,要充分尊重并掌握學生的特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可以采用VR技術、3D影像等現代信息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輝煌燦爛,給學生震撼人心的視聽體驗。傳統文化的傳播手段也要不斷探索,可利用短視頻、微課、手機APP、翻轉課堂、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形式實現,力爭使學習形式豐富,知識渠道廣泛,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使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迸發更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張華系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教授,張永輝系中華女子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17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电影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 91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ri精品国产亚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优势|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99re热精品这里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久久九九AV免费精品|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