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讀經典,向更深處漫溯

發布時間:2023-11-01 作者:吳奇 來源:中國教育報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多多益善”,但人生有涯,而知無涯。進入“知天命”這個階段的人,讀書最好讀經典。于是,我選擇了讀“四書”。

目標確定,該怎樣讀呢?童蒙時期,聽爺爺提過“四書”;上了高中,才知道“四書”這個文化常識;從教后,才遇見“四書”中的部分章句。不惑之年,教《大學》部分章句時就思考,《大學》應在高一語文課第一節課時就教學生讀。最好把《勸學》《師說》《大學》合為開學第一單元,當作高中新生入校“開門第一課”。

在各種讀法之中,我選擇了朱熹的讀法。朱熹說:“某嘗聞之師友,《大學》一篇乃入德之門戶,學者當先講習,知得為學次第規模,乃可讀《語》《孟》《中庸》,究見義理根源、體用之大略。然后徐考諸經,以極其趣。庶幾有得。”

《大學》中正平和、大義昭然,最適合初學者入門;《論語》《孟子》多對答之辭,需要分辨具體語境背后的微言;《中庸》則代表了幽眇的最高智慧,要求修習者必須具備一定基礎。這次序針對的是進學的不同階段,切合的是研習者心性和智識的逐步養成,這才是朱熹的良苦用心。

為什么“四書”要依此次序循環看?如果不先讀《大學》,便沒有提綱挈領的體會,那么讀《論語》《孟子》,則無法領會當中的精微奧妙;不參考《論語》《孟子》,無法將儒學融會貫通,便無法極盡體悟《中庸》之宗旨。于是,我便按照《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次序重新來讀。過去散亂的讀書便有了清晰的軌跡。

讀《大學》開始了!邊讀邊寫,從書中我讀出了學習六字真訣“止、定、靜、安、慮、得”,記住了“心誠求之”。讀完《大學》,開始通讀《論語》,我邊讀邊做“圈點批注”,書邊留下諸多只言片語。這次讀《論語》,我已年過五十,終于把以前沒有細讀的章節也讀完了。

2022年元旦,因疫情被封控在學校。我借此開始整理初讀時的閱讀碎片,約計5.8萬字。整理筆記無形中成了我戰勝煩躁、郁悶心理的好辦法,其實,整理過程就是重溫啊。驚蟄剛過,在一個晴空的下午,我又完成再讀《論語》筆記的整理工作,約計4.4萬字。

重讀經典應向更深處漫溯。在重讀《論語》時,我從讀出孔子偉大的教育智慧,轉向力爭讀出孔子的邏輯思維方式。讀《雍也》篇時,我從簡約的一句話中讀出了論證之完整性。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賢哉回也!”首句即觀點,既可以說是論斷,也可以說是判斷。在語言表達順序上,孔子重點是“賢”,突出的是人的品質,然后再說人是“回”。下判斷后,講理由。理由有三:其一,“一簞食,一瓢飲”;其二,“在陋巷”;其三,“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在第三條理由上運用的是對比的方法。“食”,簡單;“住”,簡陋。“生活”,窮困,清苦。在這種條件下,一般人難以忍受,可顏回卻能安貧樂道,不改好學之樂趣。對比之后,再次說“賢哉,回也!”這既是結論,更是強調,是孔子對顏回肯定的加強。首尾呼應,論證過程是多么地圓整!

讀《八佾》篇時,我再一次從對管仲評價中讀出孔子運用邏輯思維方式的魅力!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器小哉!”是孔子對管仲下的判斷。“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器小”是性質,“哉”是情感態度。理由呢?孔子沒有直接給出,而是借助“或曰”來完成的。

有人問:“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么談得上節儉呢?”那人又問:“那么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土臺,管仲也有這樣的土臺。如果說管仲知禮,那么還有誰不知禮呢?”

孔子用“管氏有三歸”來說明管仲生活“不儉”,用“官事不攝”來說明管仲行政管理“不儉”。古人崇尚“儉”。“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孔子對管仲這兩方面的批評,也是我們后人應該警惕的地方。

孔子用“樹塞門”“反坫”來說“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一個反問表達了孔子對管仲“不守禮”的強烈不滿。“禮”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管仲是大政治家,但孔子認為管仲在這方面的修養還不夠。他能“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但還不能擔負起領導歷史文化的重任。事實上,管仲死后,齊桓公寵信小人,最后不得善終,齊國諸子爭位,國家大亂,管仲是有責任的。

歷史地看,在孔子眼里,管仲不過幫助齊桓公完成霸業而已,但未能幫助齊桓公完成王道,不能善始善終。雖然有功但恃功而驕,窮奢極欲,不守臣禮。所以,對管仲,孔子作出“器小哉”的判斷。

原來,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會運用“下判斷”的邏輯思維方式啊!然而,反觀當下,這么“源遠”的寫作智慧,不能“流長”,不為所知,不為所用,令人反省。

重讀《大學》時,對初讀時獲得的“學習六字真訣”有了新的收獲。如果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是要學習的目標或是修身要達到的目標,那么“止、定、靜、安、慮、得”就是學習路徑。這個路徑的邏輯思維是遞進式,一環緊扣一環。“知止”是起點,是第一步。沒有第一步就不會有第二步“有定”,進而沒有“能靜”“能安”“能慮”,也走不到“能得”這個終點。

人總是要前行的。“知止”,不僅要理解為“知道到達的地方”,還得理解為“適可而止”。知道“止”什么,知道“怎樣止”,心“定”下來,定下前行方向、目標,懂得凡事要適可而止,那么心就會“靜”下來,安穩,不再亂動。這就像用湖中之水照人影,有風吹,人影則亂動模糊。“五心不定,輸得干干凈凈!”“知止”,還要認清自己,站好自己的“C位”,專注自己選定的賽道。

如果說“止”是“知止能得”閉環中的第一個關鍵點,那么“靜”就是第二個關鍵點。古人為了“靜”,有“心齋”,有“坐忘”,有“觀止”。心靜下來,心無旁騖,專心致志,那么心態就會泰然安穩。心安下來,之后就能夠去思慮、考慮、明辨,“自己是誰”“要做什么”“怎樣去做”。行事思慮周全,就會得到“明明德、親民、至善”。

在“四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邏輯鏈條。古人邏輯不是沒有,而是隱藏在詞與詞、句與句之間。今人讀之,不可不知,不可不察。

(作者系天津市天津中學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01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国产视频精品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日本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赵丽颖|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国产原创精品 正在播放| 国产精品蜜芽tv在线观看| 91精品视频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99热在线精品免费播放6|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 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97精品久久天干天天蜜|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影院蜜桃|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国内精品91最新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