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關系民生福祉和經濟發展?;鶎邮巧鐣卫砘締卧屈h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事關城鄉發展和經濟微循環改善,是黨和人民最需要人才的地方。鼓勵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既是有效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促進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又是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城鄉社區服務、鄉村振興、強農興農等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在一系列城鄉基層就業優惠政策持續發力的作用下,我國城鄉基層崗位需求不斷擴容,但城鄉基層崗位“招不來、留不住”畢業生的現象仍然存在。基層就業市場“有崗無人”和“有人無崗”的結構性矛盾有待解決。
綜合分析我國基層就業需求側的現實與供給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大學畢業生有待形成正確的、良好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二是基層就業信息需要進一步暢通,三是基層就業指導不到位,四是對學生分類職業培訓有待精細化、科學化,五是高校學生實踐實習與基層崗位要進一步緊密連接。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高校基層就業工作方面的困難,而提升基層就業工作的系統性、科學性、精細化和精準化是關鍵。從高校畢業生人才培養供給端發力,以提高基層就業服務質量為著力點,緊緊圍繞其結構性問題中思想觀念陳舊的難點、就業信息不暢的堵點、職業認知不清的弱點、職業認同的痛點和學業與職業的斷點,創新就業服務工作聯動機制,對大學生開展精準就業幫扶,從而實現其矛盾問題的“點點擊破”。
一是建立健全價值引領機制,突破思想觀念陳舊的難點。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城鄉基層就業的部署要求,首先要找到學生“下基層難”的思想源頭。針對大學生基層就業創業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采取從國家到基層各單位通力協作的有力舉措,引導畢業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實現個人成長、成才和國家、人民需要的“雙向奔赴”。例如,可以通過統籌開展以“扎根基層,奉獻青春”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著力強化基層就業的政治導向;通過“最美城鄉基層工作者”的“互聯網+基層就業指導”直播課,幫助大學畢業生樹立基層就業觀、職業觀、擇業觀;通過“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評選和宣傳,讓具有感召力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通過舉辦“基層青年校友成長論壇”,讓校友的勵志人生激發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創業的熱情。
二是搭建基層就業供需新平臺,打通信息不暢的堵點。就業信息是職業選擇的基本前提?;鶎泳蜆I供需新平臺的搭建能有效提升基層就業效率,為大學生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就業信息服務,是深化基層就業工作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其一,搭建“互聯網+”基層崗位信息平臺,為畢業生提供基層崗位設置、崗位宣傳、崗位要求、崗位培養、崗位咨詢的“一站式”服務。其二,創新“直播代崗”和“云選崗”等線上互動直播招聘模式,該模式能有效整合“線上”、“線下”招聘優勢,吸引高校、用人單位、畢業生廣泛參與。其三,采用“供需雙選”模式搭建基層就業平臺,分類建立人才信息庫和基層崗位信息庫,為畢業生和基層單位提供個性化信息定制服務。
三是強化高?;鶎泳蜆I指導,克服職業認知不清的弱點。強化基層就業指導要將就業指導做細做實。將基層就業指導廣泛融入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等育人體系,實現基層就業指導的低年級化和常態化。一是對黨和國家重要文件精神的宣傳和解讀;二是基層就業項目和優惠政策的介紹與分析,如以“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專項計劃為核心的基層就業指導,能夠使大學生在城鄉基層發展愿景的擘畫中和基層崗位藍圖的描摹中進行職業規劃,同時也為基層就業創業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圍。
四是深化定向、定崗、訂單式培養,消除職業認同的痛點。職業認同是基層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保障??茖W精準的定向、定崗、訂單式基層崗位職業教育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對基層崗位的認同度和滿意度。依據基層就業數據分析,將學生按照專業、學歷等分類,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化的職業教育:一是融合“大思政課”育人理念,整合相關專業第一課堂中服務鄉村振興,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等教育資源,開展面向基層就業的定向式人才培養。二是對部分重點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鄉村實踐調研和基層崗位調查,開展面向基層就業的定崗式人才培養。三是在校企雙方進行充分市場和學生就業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以基層就業為導向,將個人意愿與崗位需求有機結合,為基層崗位和學生開展“量體裁衣”和“一對一”的訂單式人才培養。
五是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實訓,連接教育與職業的斷點。基層崗位人才供給不足和質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畢業生與基層崗位的適配度不強。解決這一問題要通過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基層實踐實訓,使教育和職業得到有效銜接。一方面,通過對學生的“分類施策”,將實習與就業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為有基層就業意向的骨干學生提供基層實踐實訓機會,增進學生與基層企業和單位之間的相互了解,并以用促學,強化學生基層崗位業務培訓,真正實現產學結合;另一方面,強化本土化的實習鍛煉,使基層實踐實訓崗位向本土學生傾斜,精準對接中小微企業和社區,發揮學生專業特長,讓學生積極參與現代鄉村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家鄉建設,提高大學生反哺家鄉就業創業熱情和經驗。
(作者系海南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部】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02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