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西北農林科大深化教師評價改革,探索設立科研推廣型崗位——

推廣研究員鋪就農民致富快車道

發布時間:2023-12-11 作者:本報記者 馮麗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經驗篇

林學院教授彭少兵今年很忙碌,去年順利晉升為推廣研究員后,他干得更起勁兒了。自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陽試驗站建立以來,他常年待在試驗站做核桃的育種、雜交等工作,專注研究核桃的早熟、晚熟、抗性等問題,團隊選育新品種3個,在陜西省累計推廣1200萬畝。

彭少兵是西農教師評價體系改革的受益者之一。近年來,該校以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為導向,以科學分類為基礎,深化教師評價改革,加強科研推廣隊伍建設,引導教師以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激發起廣大教師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的熱情。

    單獨設崗點燃教師科研推廣熱情

“原來學校評高級職稱,要求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等硬性條件,如果沒有評價改革帶來的好政策,我干到退休可能最多就是個副教授。”園藝學院推廣研究員馬建祥說。2008年,西農在首輪崗位聘用中率先探索設立科研推廣型崗位,該崗位教師可參加專業技術職務十一級到二級崗位的評聘,與教師的其他類型崗位(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科研為主型)人員職級評聘相同。

這一政策讓一直從事品種選育、集成技術等應用研究的馬建祥找到了“賽道”,他憑借在農業推廣與服務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突出成績,先后在2014年、2023年順利評上了推廣副研究員、研究員,工作也隨之上了新臺階。2022年,他負責的涇陽蔬菜科技小院入選國家支持建設名單,今年他又被聘為陜西省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

作為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西農為鼓勵更多教師專職從事科研推廣工作,近年來不斷完善教師職稱評審辦法,打破“崗位壁壘”,可以“先轉后評”,也可以“先評后轉”。同時,突出質量和貢獻導向,建立“菜單式”多元化評價指標體系,將科技成果轉讓,國(省)審動植物新品種、新獸藥、新農藥、新肥料,制定國家(行業)規程(標準)等作為科研推廣型教師評價的主要指標。同時,學校每年設500萬元推廣業績專項獎勵績效獎金,支持科教人員深入一線開展科技推廣工作。

一直從事白菜新品種選育及其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工作的教師惠麥俠,從教學科研崗轉為科研推廣崗,依托太白蔬菜試驗示范基地,審定(登記)大白菜新品種10個,新品種和新技術應用覆蓋整個太白蔬菜產區,年輻射推廣15萬畝以上,推動當地政府與學校建立太白高山蔬菜研究院,2020年晉升為推廣研究員。

“通過科研推廣崗的評價改革和人才引進、職稱評定政策改變等,這幾年學校科研推廣人員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一批基礎研究扎實、基層推廣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堅守在推廣一線,擁有正高職稱的比例是教師其他崗位類型的1.5倍,有3名教師被學校聘為二級推廣研究員。”推廣處副處長韓虎群說。在西農,無論推廣崗還是科研崗,評職稱的前置條件都是業績考核,要到一線看社會服務情況,結合自身研究成果等進行綜合評價,這些都對廣大教師投身科研推廣起到了正向激勵作用。

    試驗站架起科研推廣“致富橋”

在單設科研推廣型崗位的同時,西農也探索在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中依據區域農業產業發展需求,依托優勢學科在區域產業核心地帶設立試驗示范站(基地),面向“三農”開展科技服務與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并將科研推廣崗位全部設置在試驗示范站(基地)。

乘著學校科研推廣改革的春風,從1994年起一直做小麥品種培育和推廣的農學院教師孫道杰,從單打獨斗走向校地企合作,從偏居西北一隅的楊凌走向廣闊的中原沃野,在黃淮地區設立了18個示范園,培育的小麥品種“西農979”推廣面積最多一年達1600多萬畝。

評價“指揮棒”引領西農一批教師帶領師生團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將農業科技直接送到農民身邊,構筑了一條科技成果進村入戶、引導農民致富的快車道。

“推廣崗要求知識體系比較全面,不僅要熟悉蘋果的育種、修剪、病蟲害防治、施肥等領域工作,而且要專精一個方向。我絕大部分的工作成績和社會貢獻都是轉推廣崗后取得的。”園藝學院教師梁俊評為研究員后,2014年轉到科研推廣崗。他常年帶著學生駐扎試驗站研究蘋果栽培和品質改良等問題,先后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4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開發的蘋果授粉用花粉、蘋果專用肥等5個新產品均在生產上得到應用。

“農業院校就是要在大地上種莊稼,否則科研落不了地、扎不下根。”園藝學院教授徐凌飛雖然在教學科研崗,但他把一半以上的精力都放在科研推廣上。2018年前后,陜西蒲城等產區發生嚴重的酥梨貯藏黑皮病,整個產業鏈面臨斷裂的風險。徐凌飛帶領團隊經過兩年協作攻關,使黑皮病發病率由10%—25%下降到0—5%以內,有效解決了黑皮病這一產業重大問題。

    科研推廣助推農業全產業鏈提升

“在試驗站經過全產業鏈的鍛煉,研究生畢業時就能給農民做培訓。”馬建祥說,在試驗站接觸的都是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讓師生們的研究更具針對性。近年來,馬建祥主持育成國家鑒定和登記的優質抗病西瓜新品種9個,系列西瓜品種在陜西、甘肅、寧夏、河北等省區示范推廣281.9萬畝,創造經濟效益6.6億元。主持制定的國家標準《西瓜種子產地檢疫規程》,彌補了我國在西瓜種子產地檢疫方面的空白。

近年來,類似這樣產學研一體化的永久性試驗示范站,西農在區域主導產業核心地帶建立了30個。西農一批教師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產業發展需要,長期致力于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研究,并通過試驗、開發、示范應用、推廣形成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等,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的提升。

近日,農學院教授馮佰利剛從內蒙古準格爾旗做完培訓回來。從事雜糧研究34年以來,他組織選育優質小雜糧品種36個,研制地方標準和規范40余項,為小雜糧品種更新換代和增產增收提供了技術支撐。設在陜北、內蒙古、河南等地的小雜糧試驗示范站(基地),成為科研、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的窗口。

“產業要發展,科技支撐很重要。我們所有的試驗站都建在主產區,是真正給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的。我們的品種、技術如何落地、推廣,就是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作物育種”重點專項“西北耐密抗旱高產玉米新品種培育”項目首席專家薛吉全說出了大家的心聲,“作為農業科學家,我們現在思考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升科技推廣工作水平,開展使命導向下的有組織科研和產業科技創新。”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11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在线观看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8| 国产精品2019|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69pao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羞羞麻豆国产精品1区2区3区|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麻豆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不卡|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