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機器人、悟空飛行器、航模飛行表演、極速賽車……近日,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珠光路小學的操場上,正上演著“科技大片”,同學們的歡呼聲和掌聲此起彼伏。
這是越秀區少年宮組織的“送教到?!被顒?。越秀區少年宮不僅為珠光路小學帶去一場科技現場展演活動,還深入課堂,為學生帶去24節“五育融合”興趣課程。
“每一個博物館、藝術館、少年宮都是一座‘大學?!?,對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增強人文底蘊具有重要作用。”越秀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越秀區重視發揮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謀劃新時代校園“五育并舉”的“越秀圖譜”,為區域內青少年提供有深度的學習空間、有廣度的展示平臺。
在越秀區教育局指導下,越秀區少年宮依托越秀乃至廣州市的多元資源,與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星海音樂廳、廣州博物館、越秀區圖書館等場館深度合作,打造五館融合課程,探索“宮校一體”“館校合作”辦學模式。2004年,越秀區少年宮與星海音樂廳合作,創建“小云雀之夜”宮館共育項目。越秀區少年宮還與廣州藝術博物館、廣州博物館、越秀區文化館、越秀區博物館共建美術書法項目,形成“賽—展—賞”和“學—展—賞”宮館合作模式,讓更多學生走進藝術場館,接受藝術、人文、科技相關的教育與熏陶。
“我們會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課程,將這些課程輻射到學校?!痹叫銋^少年宮主任宋麗峰說,同時,越秀區少年宮還發揮自身教育優勢,組織少年宮教師每月送教到校,將少年宮課程送到邊遠、薄弱學校。越秀區少年宮科技部更是每周到學校和幼兒園,開展“科技大篷車”活動。
據統計,越秀區少年宮已與區內14所小學、幼兒園,合作組建了管樂團、弦樂團等高水平藝術團隊。宮校(園)一體辦學,促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發展。
“越秀區紅色資源豐富,有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等31處紅色史跡、124處紅色旅游資源點,到處都是‘家門口的紅色學堂’。”越秀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在越秀區教育局引導下,越秀區少年宮“內聯”區內中小學,“外聯”區域藝術場館、紅色史跡場館等公共文化場館,促成33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史跡與全區79所學校結對共建。
“我們與越秀區圖書館達成合作,學生在學校就能借到全市各圖書館的圖書?!痹叫銋^鐵一小學校長謝榮斌說,今年4月,學校與越秀區圖書館探索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建共享新模式,啟用鐵一小學書香長廊暨小書蟲閱讀館。該圖書館不僅與越秀區圖書館之間實現通借通還、資源共享,學生還可以在這里借到全市各個圖書館的書。
為促進閱讀資源共建共享,近年來,越秀區教育局積極推動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室)資源互聯互通,打造了館校合作品牌——“小書蟲閱讀館”項目。
越秀區以示范館為牽引,以點帶面,推動館校合作高質量發展。在越秀區教育局引導下,越秀區圖書館開展2023年“悅讀閱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遴選出越秀區23個“最美越讀空間”,包括區域總館1個、專業性分館1個、街道分館5個、新型閱讀空間10個、小書蟲閱讀館6個。
今年3月,越秀區教育局還與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行“秀美館校,‘藝’路同行”越秀區生本校館合作美育大課堂項目的簽約暨啟動儀式。經過遴選,越秀區首批18所中小學校成為美育大課堂館校合作基地學校,與廣州藝術博物院共同啟動生本校館合作美育大課堂項目。
“我們將以本次合作為起點,致力推動‘6+N’合作模式,基于十大館藏經典、十二名人館、二十四節氣、嶺南畫派、千字文、紅色作品進校園六大精品系列課程,結合各個基地學校教學特點,共同開發多種特色課程。”廣州藝術博物院副院長馮清源說。
越秀區努力用好、用活博物館資源,力求實現博物館美育資源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據悉,該項目計劃于2024年擴大至60所合作學校,2025年實現越秀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全覆蓋。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11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