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的‘五老’助思政工作有創新、有亮點,值得全省學習借鑒。”日前,在山東省教育系統關工委“五老助思政”現場交流會上,省關工委副主任黃澤存對棗莊市的工作給予如此評價。
近年來,棗莊市充分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優勢和作用,聘請了1300多名有熱情、有能力、有特長的專家型“五老”人員參與育人工作,擦亮了“五老”助思政、聚力育人才的“金色名片”。
為推進“五老”助力思政工作走深走實,棗莊市教育系統聯合各級關工委,實施“課程思政化、思政課程化”工程,并通過開展“五老”助學關愛活動、學生防溺水活動、紅色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鋪就道路。
在各級關工委和教育部門的組織協調下,“五老”積極投入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輻射全市教育系統。“能到學校給孩子們宣講,教育廣大青少年堅定信仰、立志報國,我感到很光榮。”在山東省滕州市,“五老”志愿者、退休老教師林清柏經常來到當地中小學,向學生們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
“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任守景時常深入各大中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墨學文化宣講等,激勵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
今年秋季學期開學第一天,“五老”志愿者王金國、楊義平、褚倩等人走進棗莊市市中區各個學校,為學生講述紅色故事,點亮青少年的“開學第一課”。一等功傷殘軍人武連慶先后義務擔任多所學校校外輔導員,多年來,他坐著輪椅,深入學校及廠礦企業作傳承紅色基因專題教育講座、報告上百場。
在育人過程中,“五老”助思政在“關心下一代、聚力育英才”上做到了“四個一”:共向一個目標,即共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全環境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共用一支隊伍,即共同打造一支得力的關工委工作隊伍,從全市“五老”人員中優選了200多人作為“專家人才庫”,組建了若干個“五老宣講團”“五老指導團”“五老關愛團”等團體,做活動時隨時聯系聘任;共建一個機制,即共同建立了關工委工作“會議聯席”“活動聯辦”“品牌聯創”等制度機制;共繪一幅畫卷,即共同譜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篇章。
目前,棗莊市共創建以紅色基因傳承、傳統文化教育及科普、法治等為內容的省級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4處,市級基地52處,“五老”工作室60余個。市關工委、市教育局借助“五老”助思政工作,全面推進中小學“課程思政化”和“思政課程化”建設,不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11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