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長沙理工大學緊盯科學、技術、產業前沿問題——

打通科創人才培養“全鏈條”

發布時間:2023-12-25 作者:通訊員 葉正芳 郭媛 本報記者 陽錫葉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日前結束的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中,長沙理工大學本科生郭令波及其團隊制作的自重92.7克結構模型“啟鳴”,平順通行兩列各12公斤重的小車,并成功抵抗鋼球橫向撞擊保持穩定,獲得大賽一等獎。

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被譽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在這項極具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國家級賽事中,長沙理工大學已連續九屆獲全國一等獎,并摘得三屆冠軍。該校如何在這一項名校云集的賽事中數十年保持領先,有何制勝法寶?

因勢利導 為學生的興趣“量體裁衣”

2009年,在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中,首次參賽的長沙理工大學代表隊僅捧回“吊車尾”的名次。

“不到百克的模型竟能承受自重數百倍的荷載!”盡管初次參賽成績不佳,但結構的奇妙卻點燃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學校也因勢利導,為學生“量身打造”了系列舉措,如在全校范圍內選拔能力突出的教師,擔任競賽指導教師;開辟專門的備賽陣地,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訓練,材料、工具全部由學校提供;學校開設“雙創”訓練營,前置選拔端口,學生自入校開始即可接受從啟蒙、觀摩、實訓到選拔參賽的全流程培訓。

教師前導、平臺集聚、團隊協作,一群心懷熱愛的學生開始了結構設計的探索之旅。“幾乎每天都要進行十幾個小時的模型制作,長達半年的集訓,我們手上都裹著厚厚的一層膠水,導致手機指紋解鎖功能無法使用……”隊員回憶起備賽的日子,仍歷歷在目。

賽場下,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動手實踐能力在千百次的打磨中日益精進;賽場上,一次次突破接踵而至——2014年,該校代表隊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中首次斬獲大賽一等獎;2016年,該校首次捧起了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特等獎的獎杯;2017年,該校包攬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冠亞軍;2023年,該校再次包攬該項賽事冠亞軍……

從陪跑者到領跑者再到革新者,作為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的承辦高校,該校在本屆賽事中創新賽制,通過現場抽取設計參數等方式大幅提升了賽事的創新性和挑戰性。在賽題命制上,學校首次采用3D打印制作的多輛聯排車移動加載,極大地增強了賽事的觀賞性。

窮究毫厘 帶學生追光的金牌教練

該校土木學院的科創中心總是燈火通明。在這里,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付果指導了一批批參賽學生,并獲得了多個全國一等獎。

11年前,付果第一次擔任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的指導教師。“接手國賽時,連一根桿子都不會做,全靠自己摸索。”結構設計特別考驗實際動手能力。付果出生于一個木匠家庭,從小動手能力就比較強,正是依靠這一優勢,讓他一頭扎進模型制作和結構設計的鉆研中。

“在付果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獲獎選手周葦朝說,“付老師對細節的要求很高,他手把手指導我們如何精確控制一根竹條的厚度。為了讓一根桿件做得通直、方正,他還獨創了一款特制的手工刨刀。”

除了對模型細節的把握,付果對場外因素的把控也甚為嚴苛。2017年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在武漢舉行,他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測量長沙和武漢的溫度、濕度差,并詳細記錄下來,“這些都會影響材料,學生對數據盡在掌握才能拿出最好的狀態。”

訓練室晚上11點關門,付果每天都是走得最晚的那個人。白天,他在學校工科二號樓上課、處理行政事務,晚上8點準時出現在科創中心,給學生答疑解惑,并悉心指導學生實驗進展。“付老師基本上是隨叫隨到,準備國賽時,整個暑假他都跟我們吃住在一起。”學生陳雨飛說。

在科創中心的榮譽室里,整齊擺放著一排排學科競賽獲獎證書,“希望學生們的榮譽證書能把這間教室都擺滿。”付果笑著說。

這個愿望并不是空想。作為業界公認的金牌教練,11年來,付果守著實驗室,帶學生拿下60個全國一等獎,包括連續9屆獲得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1400名學生在他的托舉下,走向更好的人生。

科教協同 厚植拔尖創新人才成長沃土

無獨有偶。日前,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場上,該校在紅色專項活動中斬獲1項特等獎,并在主體賽等4個賽道中摘得15項大獎。

參賽只是該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鏈條上的一環。為推進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該校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辦法》等系列制度文件。今年,學校又制定《長沙理工大學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管理辦法》,將創新班、卓越班人才培養統一管理,更加突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層次。

在頂層設計的引領下,該校創新創業教學改革持續發力。該校著力構建了涵蓋3個層次的教育教學體系,開設“雙創”通識課66門,打造專創融合課207門,依托主要“雙創”賽事創建賽教結合課44門,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案例式、項目驅動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樣化混合式教學模式遍地開花。

不僅如此,學校從上到下全員發力,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厚植土壤。該校教授競聘過程中,專門設置了“創新創業型”教授崗,崗位評審與考核指標單列、計劃單列,主要考察教師指導創新創業工作量及成果。從中國工程院院士到普通教師,“創導”成群,目前該校專兼融合的“雙創”導師隊伍逾千人。

科教協同創新,產教融合育人。該校出臺《長沙理工大學深入推進科教融匯提升學術型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實施意見》等制度,依托電網防災減災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54個省級自然科學研究平臺,積極推進人才培養與科技前沿和產業深度融合。該校還與中鐵五局、中交一公局、阿里巴巴集團等用人單位達成就業育人合作項目14個,校企協同育人、協同創新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科技創新是時代進步的重要引擎,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青年則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我們將始終引導學生做真學問、練真功夫,緊盯科學、技術、產業的前沿問題,在學科競賽等實戰演練中全面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努力培養讓黨放心、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創新先鋒人才。”該校黨委書記付宏淵表示。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25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色妞妞www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飘花|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精品videossex白浆| 老汉精品免费AV在线播放| 美女精品永久福利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