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春走基層
有一種年味叫溫暖
梁昱娟
已經過去的2023年無疑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時代布置的新考卷,每個人都在努力作答。
山水萬程,總有溫暖不期而遇。新春佳節之際,教育系統中還有一些身影,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河南農業大學駐村第一書記李坤連續兩年春節期間駐村,把幫扶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南京審計大學為學生準備豐富多彩的迎春節活動,讓更多留學生感受中國文化;東華大學學生劉伊蕊投身春運一線參與志愿服務,溫暖返鄉人員的回家路……
理想再遠大,也離不開點滴的努力;口號再響亮,也需要實際的行動。這些人、這些事,讓我們從細微處看見奮斗者勇毅前行的精神風貌,帶給我們直抵內心的溫暖和力量。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將是譜寫教育強國建設新篇章的一年。新的一年,新的春天,新的進發,愿每個奮斗者福暖四季,皆得所愿。
江西·鄉村校師生
翰墨傳祝福 樂享喜氣年
本報記者 甘甜 通訊員 彭鑫 吳新春
臨近春節,江西武功山細雨連綿,但山腳下的麻田鎮大集上依舊人來人往。
“鄉親們快來看一看啊,麻田中心校師生給大家送春聯了……”一個中年人站在街頭,向來往的人群吆喝著,不時和熟悉的村民打招呼。不一會兒,他的“攤位”旁便圍滿了村民。
這位個頭不高、兩鬢斑白的中年人叫朱志輝,是江西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麻田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他帶著學校書法、國畫社團的師生們來到麻田鎮上開展“龍年送春聯、喜氣滿乾坤”春聯(國畫)實踐活動。
活動現場紅紙翻飛,一派熱鬧景象。30余名師生將一張張紅紙鋪展開來,揮毫潑墨,為村民們送上濃濃的春節祝福。
“孩子二年級時寫字歪七扭八,在學校學了兩年書法后都能寫春聯了,作為家長,我們真心感謝學校的培養。”學生彭紫軒的媽媽開心地說。
趕集的村民紛紛駐足欣賞,精心挑選自己喜歡的墨寶,300余幅師生們創作的春聯和國畫作品不到兩小時就被一搶而空。
現場領取春聯的劉大叔說:“學校舉辦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大伙都為孩子們感到驕傲。”
這次活動也是麻田中心校課后延時服務成果的一個縮影。朱志輝介紹,學校整合多方資源,聘請專業教師,開設了摔跤、網球、書法、國畫等23個社團,為鄉村孩子提供了優質的課后服務,點亮山區孩子的夢想。
安徽·新老教師
共品團圓飯 迎接希望年
本報記者 方夢宇
臘月二十,安徽省肥西縣上派學區中心學校教師朱玉婷的家中異常熱鬧。這天晚上,即將回老家過年的朱玉婷邀請師傅董曉梅以及“同門師兄妹”一起來家吃了頓團圓飯。這頓飯是師徒間充滿溫情的學期總結,更是寒假計劃的熱烈討論會。
“這兩天我正在閱讀一本教育學專著,回老家后,我還想好好打磨一節公開課,為下學期的教學評比做好準備。”說起自己的寒假計劃,朱玉婷眼里泛著光,“下學期,希望自己對課堂的把握更加成熟。”
2022年大學畢業后,朱玉婷來到了肥西縣上派學區中心學校任教,“在這里,我遇到了人生導師,找到了職業幸福感”。
在學校“青藍工程”結對幫扶機制“牽線”下,從教二十余年的骨干教師董曉梅和朱玉婷成了師徒。“在學校,有任何難題都可以找師傅。”朱玉婷說。
對朱玉婷和董曉梅而言,2024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這一年,朱玉婷希望自己的課程能在校級平臺上“出圈”。而對董曉梅而言,這一年,由她牽頭,剛剛獲批的名師工作室也將迎來嶄新的開局之年。
據悉,肥西縣上派學區中心學校“青藍結對”活動自2019年起已連續開展5屆,120余對師徒教師從中受益。更多如朱玉婷和董曉梅這樣的結對師徒正在蓄力沖刺,計劃在2024年綻放更耀眼的師者光彩。
南京·外國留學生
充實過寒假 尋味中國年
本報記者 王強 繆志聰 通訊員 陳思洋
編中國結、貼福字、寫春聯……臨近春節,南京審計大學留學生院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留學生們圍坐桌前,有說有笑,教室也在所有人的齊心裝扮下煥然一新。今年,該校有40多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在校過年。
貼春聯時,來自利比里亞的留學生周哲躍躍欲試,他小心翼翼地抹平每一個紙角,反復檢查上下聯的位置是否對稱。周哲說,學校濃濃的中國年味帶給了他家一般的歸屬感。
留學生院綜合辦公室主任張吟介紹,除了傳統年俗活動外,學院還專門為留學生開設了中醫健身八段錦教學課程,讓大家在勞逸結合的假期生活中,過一個溫暖祥和的中國年。
2023年7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留學生回信,鼓勵他們為深化國家間友誼與合作積極貢獻力量。提起習近平主席的回信,很多留學生倍感振奮。
“去年12月,我跟隨本校研學團深入浙江安吉開展考察活動,看到了審計工作人員是如何發揮專業力量在保障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的。”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瓦卡說,“我希望能通過審計這個窗口更多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并為加深中巴友誼作出貢獻,這也是習近平主席對我們留學生提出的期許。”
新的一年里,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學生們也有新的目標和計劃。“感謝學校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深入了解中國國情、感受中國文化的平臺,我們將努力學好審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搭建中外文化友好交流平臺作出貢獻。”
河南·高校駐村干部
“駐”進村民心 定格幸福年
本報記者 張利軍 通訊員 周紅飛 楊藝辰
“新春大吉福壽雙全添富貴,佳年順景人財兩旺永平安。”1月31日一早,在河南省扶溝縣大李莊鄉馮老村村委大院,河南農業大學駐村第一書記李坤收到自己給村民們訂制的春聯后,端詳著上面的文字一字一句地念道。
站在人群中的李坤穿著樸素,臉龐黝黑,以至于初次見面,記者差點把他當成村民。
“城里來的大學教授,來我們村都給曬黑了!”馮老村黨支部書記馮東來感慨地說,“李書記一來便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打成一片,沒少幫俺們村。”
2022年11月,李坤受組織委派,成為馮老村第4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年多來,他延續河南農大助農扶農的優良傳統,結合村情,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紅(紅辣椒)、黃(黃桃)、綠(綠石榴)、白(白蒜、石磨面)、金(金小麥、金玉米)“五彩”經濟,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深受老百姓愛戴。
“全村一共342戶,1515口人,1684畝地,黨員60名,脫貧戶28戶,監測戶3戶……”提起馮老村的情況,李坤如數家珍。如今,馮老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打牌、喝閑酒的少了,找出路、發展農業項目的多了,大家爭相努力、比著致富。
李坤告訴記者,今年春節,他還要在村里開展“全家福”活動,為打工返鄉團圓的每個家庭拍一張全家福,還計劃組織村里的大學生舉辦一場座談會……
這個春節是李坤駐村后的第二個春節,注定是非常充實的一個春節。剛來的第一個春節,他“駐在了村里”;這個春節,他已經“‘駐’在了村民心里”。
上海·大學生志愿者
溫暖返鄉路 守護平安年
本報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李忠勝 王夢竹
“這幾天,我深深體會到鐵路工作人員的辛苦和不易,我會站好最后一班崗,守護春運返鄉路。”春節臨近,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潮拉開帷幕,上海南站里熙熙攘攘,東華大學“小甜橙”志愿者劉伊蕊正跑前跑后為來來往往的旅客提供志愿服務。
幫旅客搬運行李、耐心解答問題、協助安全檢查、引導旅客登車……東華大學春運“小甜橙”志愿者團隊由19名大學生組成,他們于1月25日正式上崗,將一直服務到2月8日,“橙”心“橙”意溫暖返鄉路。該校春運“小甜橙”志愿服務活動自2013年首次開展以來已堅持11年,累計300余名“小甜橙”服務春運一線,在志愿服務中為廣大旅客送上冬日溫暖。
“能夠有機會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感到非常幸運。”“小甜橙”志愿服務隊學生領隊、大四學生李忠勝說。
今年經過選拔的19名東華“小甜橙”志愿者中,既有李忠勝這樣即將步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也有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新生。隊員們雖然年紀不大,但面對復雜情況和問題時一點也不膽怯,總能用專業周到的服務解決旅客的需求。
“我們要以回報社會為己任,溫暖每一個歸鄉的人。”環境學院學生佐日古麗·阿布列孜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07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