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每年的求職季都是高校畢業生非常繁忙的時候,也是別有用心之人開展“花錢找工作”生意騙局的“黃金期”。某些中介機構以就業崗位、落戶名額、求職輔導為噱頭,向大學畢業生索要高額費用。不少畢業生求職心切,掉入陷阱,遭受財產和精神等方面的較大損失。
主持人語
就業是關乎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個人成長的重大事項。當下正值青年大學生畢業求職季,國家、學校、用人單位都在努力構建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良好環境。但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不少花樣翻新的就業欺詐行為,影響惡劣、危害極大。如何識別、防止和治理就業欺詐,避開“花錢找工作”的宣傳陷阱,且聽三名青年大學生的觀點。
青年說
近年來,“花錢買工作”等求職服務成為一種新型詐騙手段,已引起社會關注。這種灰色服務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原因之一是一些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希望走捷徑,因此更容易成為求職陷阱的受害者。加之就業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某些心術不正者得以在灰色地帶瘋狂斂財。
但究其根本,“花錢買工作”現象根植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求職文化。一方面,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不少用人單位為了縮減成本而裁員、降薪,求職競爭日益激烈,這為“花錢買工作”等灰色服務提供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受某些不良的求職文化影響,一些大學畢業生為了不輸在求職線上,甘愿花費重金購買所謂的“機會”,疏于防范潛在的受騙風險。
根除“花錢買工作”等灰色服務,防止大學畢業生落入求職陷阱,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就業市場的監管力度,打造良好的就業環境。這不僅需要司法部門嚴厲處罰“花錢買工作”等行為,切實維護求職者的合法權益。大學畢業生也不要盲信歪門邪道,而應好好修煉內功。為了更好地適應求職環境,大學生宜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早做規劃。大學畢業生要認識到,“花錢買工作”不靠譜。只有回歸到自己的價值標準,從興趣愛好出發作出理性的就業選擇,而非盲目依賴付費中介提供的外力幫助,才能避開求職陷阱。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30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