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怎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布時間:2024-05-16 作者:本報記者 李萍 來源:中國教育報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圍繞新質生產力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新質生產力及相關問題作出系統闡釋,特別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面對民族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變局,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迫切的時代議題。記者就此對相關領域專家進行了采訪。

訪談嘉賓

程恩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會長

林光彬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俞 海 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高振崗 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黃壽峰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新質生產力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

孫 銳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劉建軍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必須將科技創新產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先立后破總基調,系統推進發展方式轉型

必須大力培育國家關鍵戰略人才力量,完善科學家本位的科研組織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深厚精神支撐


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記者:生產力是怎樣不斷演進發展的?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如何體現了生產力發展的必然性?

程恩富:新質生產力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其發展符合生產力發展規律。土地、勞動力、資本是市場經濟中傳統生產力的構成要素,其中土地和勞動力具有實體性,資本兼有實體性(自然屬性)和非實體性(價值屬性),但其生產力質態往往是實體性的。隨著科技發展,我們不僅要重視傳統生產要素在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及時發現新生產要素在科技創新中的新功能。生產力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當數據等新生產要素賦能傳統生產要素時,新的勞動者、生產工具和生產對象就會應運而生。當新生產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之間融合成長時,就會帶動新質生產力的能級躍遷。在數字經濟時代,信息要素、信息科技革命和智能生產手段的誕生,使傳統生產力質態發生根本性變化,形成實體性生產力與虛擬性信息生產力并行互促發展的新格局。

新質生產力是由標志性新技術引領的技術革命視域下的生產力。研究人類社會技術發展史后不難發現,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新質”生產力。蒸汽動力技術的誕生引發了第一次產業革命,這是18世紀機械力取代人力和畜力的“新質”生產力。以電力技術為標志產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電力生產力蘊含的能量孕育的“新質”生產力。20世紀后半葉,以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和生物科技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宣告“新質”生產力的又一次誕生。可見,新質生產力是跳躍式產業革命的結果,是爆發式技術創新的結果,完全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

記者:新型生產關系應如何驅動新質生產力引擎,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程恩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新型生產關系的本質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要科學認識和處理好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新質生產力的辯證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是作用與反作用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新質生產力需要與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相適應,只有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質生產力以超過資本主義的增長速度呈現高質量發展。事實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以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為互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自立自強與內循環為主體的對外開放政策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已經并將進一步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但仍需要繼續調整和完善。同時,我們還要及時改革不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技、分配、人才、治理、調控和開放等具體的體制機制,使具體體現新型生產關系的整個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化科學化。

黃壽峰:構建新型生產關系,關鍵要考慮如何更好地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引擎,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具體而言,要繼續堅持、完善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體制機制,切實將多種所有制經濟統一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堅持人民至上,規范和引導資本的有序健康發展,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有機融合,加強重點行業統籌布局和投資引導,深化教育、科技、產業、創新、人才和監管等方面的管理體制改革。建設人才新高地,吸納高端人才,改善營商環境,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創新潛能,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集聚各類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林光彬: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培育的動能首先在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由此提升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形成新的產業革命和產業結構質態演進。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建立新型生產關系,有利于加速科技創新。這就需要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和財政金融體制等改革,完善促進科技產業化的市場體系建設,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高振崗: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配的新型生產關系。全面深化改革,旨在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完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關注經濟、社會和政治等領域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優化調整,以全方位改革舉措,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而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要健全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推動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和發展方式轉型

記者:新質生產力如何體現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在哪些方面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發展動力?

黃壽峰:新時代的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條件:增加關鍵性、顛覆性的源頭技術的有效供給;實現傳統產業的高級化、智能化升級;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培育和發展新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全面提升產業鏈創新鏈的整體競爭力;勞動者與高水平科技創新相結合,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不竭動力。

俞海: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高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屬性,高效能是其核心特征,高質量是其最終發展導向。以商業航天領域為例,首先,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階段性跨越發展,對空間計算、大數據算力、衛星操作系統和星上計算等典型高科技都將帶來突破性進展。其次,高效能映射到資本市場或企業經營就是高利潤率,高效能發展模式已成為企業應對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矛盾的必然選擇。新材料、新能源和無形技術等推動形成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的綠色發展格局,也是支撐商業航天領域中火箭可回收、燃料高轉化等的關鍵。最后,商業航天最大價值就在于激活市場要素,讓航天從國家安全、國家基建,外溢為服務數字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既助力各行各業的高效能優化和高質量發展,又形成更多創新模式,增進人民福祉。

記者:如何發揮舉國體制,以科技創新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黃壽峰:把政府、市場與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匯集各類創新要素,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保障和促進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一要加強黨對重大科技創新等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明晰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布局重大科技領域、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二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更有效地發揮政府與市場的協同作用,更高效地推動相關項目協同攻關。三要將新質生產力與我國五年規劃和中長期規劃等相結合。四要建設人才高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記者: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怎樣的產業結構?目前的產業結構應如何調整?

林光彬: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科技創新切實體現為新質生產力,就必須將科技創新產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尤其是在世界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急速發展的背景下,以不斷提升的算力為基礎,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動能,催生未來產業,將成為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關鍵。

高振崗: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國家產業政策的合理引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城鄉區域發展布局,優化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記者: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企業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俞海: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企業不應是被動的適應者,而應是主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企業應致力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升級。通過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引領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同時,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靈活調整產品結構和經營策略,抓住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新機遇和新市場。企業還應積極參與產業鏈重構,通過上下游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穩定的供應鏈體系。促進產業鏈內部的信息共享、技術合作和資源共享,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記者:如何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林光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先立后破總基調,系統推進發展方式轉型。一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尤其是統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打造新質增長點。二要協調推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在降碳中確保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確保國民經濟和人民生產生活秩序正常運轉。三要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俞海: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產業結構高端化、綠色化和數字化,同時需兼具創新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企業應該秉持新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綠色生產和循環經濟,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要通過采用環保技術,推廣綠色產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政府要加大對環保產業、循環經濟產業的投入,推動產業結構向綠色化、低碳化方向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

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需的拔尖創新人才

記者:發展新質生產力急需什么樣的人才?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哪些機遇?

高振崗:需要集聚一大批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構建識才、愛才、引才、育才的人才體制機制,重視青年人才,培養造就一批世界領先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卓越工程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和創新動力。

俞海:發展新質生產力急需三類人才。第一類是專精尖人才,如具備精湛技藝和創新能力的工匠型人才等。第二類是跨界復合型人才,如具備跨學科知識和綜合能力、能夠促進不同領域交叉融合的專家等。第三類是滿足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的管理人才,他們能引領企業戰略轉型,優化組織結構,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時,迫切需要具備公共政策和社會治理等領域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管理人才。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不僅能直接促進當前新質生產力發展,還能為長期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政府為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充足資金支持,也將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記者: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如何改革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

孫銳:人才引領、人才驅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本質要求和內在意涵。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與研發、創新密切關聯的科技型人才,特別是能夠作出顛覆性創新的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和優秀青年創新人才,也包括掌握關鍵技能和工藝的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更需要能夠推動產業升級和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的戰略企業家。

必須大力培育國家關鍵戰略人才力量。推動各類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創新突破,構建面向國際、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的分層分類人才開發體系,以人才高地和平臺建設為引導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必須完善科學家本位的科研組織體系。首先,大力推動實施新型舉國體制,創新國家實驗室引才用才機制,推動建立更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用好用活人才調配機制。其次,打破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評價機制,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加快建立分類人才評價體系。最后,推動人才創新支持和激勵制度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記者:如何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以發展新質生產力?

孫銳:要堅持系統觀念,既要從教育、科技、人才三個子系統看待其功能,也要從全局看待大系統的總價值。要聚焦戰略目標,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運行體系和協調機制;強化目標凝聚,以一體化目標加大教育、科技、人才政策創新和統籌力度;完善戰略規劃,增強教育、科技、人才條塊管理的互動性;開展績效評估反饋,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協同的過程監測、效果評估和效能反饋機制;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立前沿項目、人才發現機制;建立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院校聯動機制等。

凝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磅礴精神力量

記者:新時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精神動力來自何處?

劉建軍:新質生產力發展有其客觀的歷史必然性,是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新質生產力發展并不是一個自發過程,它需要人們自覺努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精神動力是一個整體系統,既包括人們對新質生產力及其重大意義的自覺認識,也包括人們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認同和信念,還包括人們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所激發的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品格。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指導思想,也是根本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我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動力,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深厚精神支撐。

記者: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如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精神動力?

劉建軍: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看,最直接的精神動力主要來自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科技創新,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勤奮努力和創造性勞動,離不開科學家精神的有力支撐。科學家精神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發展科學技術事業中形成和體現的崇高精神,主要包括: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科學家精神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國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精神動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產業創新和市場活力,離不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推動作用,也離不開企業家精神的支撐。企業家精神是我國企業家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形成的崇高精神。企業家精神概括地講就是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等。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能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1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99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成人va|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青青精品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99re5在线精品视频热线|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caoporn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国产精品99re|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7m凹凸精品分类大全免费| 久久精品99视频|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