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深圳市龍華區清泉外國語學校:

構建跨界融合的研學課程新樣態

發布時間:2024-06-07 作者:陳慶濤 來源:中國教育報

研學是體驗與實踐相融合的綜合性學習,旨在讓學生在感性認知中融合已有知識,形成新的理性認知,通過學思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研學實踐教育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搭建了廣闊平臺。

深圳市龍華區清泉外國語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通過社會化協作的方式建立虛擬的“清泉云校”,將校內外豐富的研學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打造“云端”跨界融合研學課程新形態。

打造跨界融合的研學課程

與傳統研學課程相比,清泉外國語學校的研學課程,通過精心設計的跨學科研學主題,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構建起綜合性的研學課程內容體系。

這一課程體系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更重視學習環境的選擇與設計,根據研學主題,精選校內外博物館、科技館、藝術館等場館,提供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數字賦能,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創建虛擬學習情境,擴展學習環境的范圍。同時,建立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

二是更注重學生的多感官體驗與互動參與,根據課程內容,配置了觸摸展品、視頻展示、虛擬現實等多感官互動教學資源,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設計動手實驗、角色扮演、模擬演練等互動體驗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活動,鼓勵他們合作完成任務、討論問題、分享成果,促進社會互動與合作學習,深化理解;強化實踐轉化,設計基于真實情境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獲取知識和技能;同時,開發與情境相關的學習內容,如工作坊手冊、任務指南、情境模擬游戲等,培養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改革評價方式,更注重學習過程的觀察與反饋,設計多維度的評價手段,包括任務完成情況、學生的參與度、知識掌握情況等,提供及時的反饋,幫助學生總結和反思學習過程,改進和提升學習效果。這種評價機制旨在消除傳統評價可能對學生學習過程產生的干擾,使評價更具有指導性和促進性。

因地制宜拓寬多元實施路徑

為了讓跨界融合的研學課程設計理念落地,學校采取了一系列創新改革舉措。

    一是構建“清泉云校”數字研學地圖

學校參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推薦的兩個學段共125個活動主題(其中小學70個、初中55個),整合四種活動形式(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體驗及其他),結合區情、校情、學情,融合形成六大類研學主題:“創新與創業精神”“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數字技術與信息素養”“社會責任與公民意識”“藝術欣賞與創作”“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每個主題細分成不同研學項目,形成項目集群。每個項目以任務群設計,縱橫穿插于各學段,各有側重。小學注重探究體驗,初中注重實踐應用。

學校系統梳理深圳市內公益性質的綜合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舊址、歷史文化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社會資源,形成研學基地(場館)的分布地圖。根據每學期的研學計劃,研學課程、研學基地與研學導師一一對應,形成不同的“跨域研學”項目清單,并將清單上的項目標注在研學基地地圖上,形成“清泉云校”數字研學地圖。學生登錄“清泉云校”瀏覽數字研學地圖,選擇感興趣的研學項目,便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研學課程安排、研學地點、研學導師等信息。

    二是組建多樣態合作共同體

學校在原有的學科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基礎上,構建“研學項目實施共同體”“研學導師共同體”等,將本校教師、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家長志愿者以及博物館、企業展廳、研學基地等場所的講師納入學校的研學導師資源池,根據不同的研學項目要求,配備不同的研學導師團,負責具體研學項目的組織、教學、后勤和安全保障等工作。

    三是探索實踐導向的“跨域研學”教學范式

學校探索出一套“跨域研學”教學范式。以研學主題“環境科學和可持續發展”中的“綠色龍華:環境保護實踐”項目為例,其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步是課程選擇與規劃:學生們在“清泉云校”數字研學地圖選擇“綠色龍華:環境保護實踐”研學項目。教師和學生一起制訂學習目標和計劃,確定研學主題為“觀瀾河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第二步是云端探究與資源整合:學生們通過“清泉云校”訪問觀瀾河數字館,觀看關于環境保護的在線講座,并進行虛擬現實(VR)體驗。學生通過線上“數字觀瀾河”,對觀瀾河的形成、流經區域分布、不同時期水量的變化、河兩岸植物及居住區域分布等進行探究和實踐,收集關于龍華區環境保護項目的資料,并與研學導師進行線上交流。

第三步是實地考察與實踐:學生們在研學導師團的陪同下,前往觀瀾河進行實地考察,與河兩岸的居民進行訪談,采集河流兩岸的植物樣本以及水樣本。這個過程中,研學導師要對實地考察活動進行精心設計,要求有具體的活動目標、活動要求、活動流程、活動器材準備、安全注意事項等。

第四步是項目研究與成果展示:學生們利用收集到的數據,完成一份關于觀瀾河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報告,在“清泉云校”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并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

第五步是評價與反饋:研學導師根據學生的參與度、任務完成度和研究報告的質量給予評價。學生們通過“清泉云校”收到來自同伴和教師的反饋以及系統生成的數據分析報告。學生獲得相應的研學實踐學分,學分在“清泉云校”中可查詢,學分可兌換成實體的“清泉幣”。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跨域研學”教學范式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研學中,使學生在云端和現實世界虛實融合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不僅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還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教師可以更有效地監測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適合他們的教育體驗。

從課程立場向育人立場轉變

與跨界融合的研學課程實踐性和開放性特質相適應,學校創新評價方式,構建起全面且多元的評價體系,更準確地展現學生學習過程與成就。

學校采用“學分制”,依據新課程標準,為跨學科項目設定不同的評價規則。研學項目評價從參與程度和任務完成情況兩方面進行考量,具體評價細則由項目導師團確定。學生完成一個研學項目可得2學分,每學期需達到5學分,全年需達到10學分。學校還采用“研學章”進行有效評價,結合學生日常表現,關注研學過程和成果,制定徽章獲取規則,以“研學章”為主要評價手段,每月一個主題,激勵學生爭取徽章。“研學章”通過賦值,作為清泉年度代言人的評選依據。

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跨界融合的研學課程后,能夠獲得更全面的發展。他們不僅在知識學習方面有所提高,還在實踐技能和社會責任方面有所成長。通過研學課程中的實踐活動和社區參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得到鍛煉,社會責任感也得到增強。此外,課程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清泉云校”,學校能夠更好地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和資源支持。這有助于提升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跨界融合研學課程的實施也帶來了教師教學態度和方法上的改變。教師們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個性發展,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更加注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嘗試更多的與實踐和社會聯系緊密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是實施效果的重要體現之一。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包括能力培養、實踐效果等多個方面的評價,能夠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長軌跡。這有助于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成長提供有效支持,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深圳市龍華區清泉外國語學校負責人)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7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国产精品推荐天天看天天爽|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免费精品人在线二线三线区别|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2021|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岛国精品在线观看|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www.亚洲精品.com|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