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簡況
“一枕錢塘江,懷擁西湖月。”2021年杭州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后,原上城、原江干合并成為新的上城區。從最新地圖看,上城區如同一只金靴子,既攬西湖入懷,又有錢塘江岸線鑲邊,以奔跑的姿態奮力向前。近年來,上城不斷交出“優質均衡”的高分答卷、擦亮“美好教育”的金色品牌。
作為美好教育示范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在優質均衡的答卷上堅定落筆:要看得見均衡、守得住優質、找得準品牌。
上城歷經兩區合并,體量迅速擴增,給區域轉型發展帶來困擾。加之人口流入、政策放開等影響,中心城區發展受限,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加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這一“先天不足”成為制約“融合新生”的現實因素。轉型需“鳳凰涅槃”。
看得見均衡,教育空間可觸可延
均衡要見效,首先要創建充足的教育空間,保障資源均衡。中心城區校園活動空間從哪兒來?螺螄殼里做道場。上城從內部、外部、長遠三個層面保證資源流動有鮮活力。
從學校內部入手,打造“功能復合型”校園活動空間。上城堅持一校一品、百花齊放,借力區內各部門力量,提前介入,“一校一案”制定老校區改造提升方案,提升校園品質,重構“街道—校園—公園”三者之間共生關系。作為九年一貫制老城區學校的杭州市清河實驗學校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因受限于建設年代,教學樓無法進行擴建,學校結合豐富的體育特色拓展課程,充分挖掘學校內部可利用的一切場地,通過改造、改建等方式,將教學樓的上人屋面和露臺場地建成射箭館和屋頂高爾夫球場等體育運動場地,將空置的活動室改建成學生棋類活動教室,有效增加了2000余平方米的學生活動空間。
向外拓展吸納資源,通過外借適配場地,打造“磁吸式·創邊界”校園生長工程。同時,上城區還全面實施“體育惠民”工程,以建設一批便民、惠民的體育場館為途徑,不斷推進社會體育場地與學校共建共享工作。杭州第十中學是浙江省連續辦學歷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學,因地處市中心,學生連年爆滿。學校近年充分挖掘周邊可用資源,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學校僅一墻之隔的國有資產房屋,供學校辦學使用。學校還先后與小營社區等地簽訂租賃協議,打造“嵌入式體育場地”,保障學生戶外活動需求。據統計,上城區共計統籌區域40萬平方米國有閑置資產供學校匹配,目前共享約9.4萬余平方米,惠及41個校區。
著眼長遠發展,融合推進未來社區創建與老舊小區改造,切實“圈”出學生、家長看得見的幸福,積極探索校社聯動的教育共富新路徑。濮家小學的孩子們在2023年經歷的最特別的一件事就是:他們的活動場地延伸到了社區里的幸福鄰里坊。學校所處的濮家社區通過推倒重建黨群服務中心,以“社區出場地、學校出資源”的模式,探索出“街—社—校—坊”聯動路徑,打造便捷就學、快樂成長的幸福共同體,孩子們每周都會來到社區開展各類活動。目前學校利用毗鄰的幸福鄰里坊拓展空間,每周進行社團教學40余節次,服務學生1500余人次。
守得住優質,師資輻射可視可知
“名師薈萃”是上城教育核心競爭力。為堅守這一份優質,上城區一直在奮斗。
被評為2023年浙江省師德楷模的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教師金靈娟,從教25年,卻有著24年班主任工作經驗,且連續15年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她用溫暖的教育情懷和堅韌的教育執著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在上城這片教育熱土上,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師德先進典型,“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敬業成人、精業成才”,是上城教師精神的高度凝練。
守什么?優質隊伍必定要守初心,以德為先守住“定力”。上城區樹立師德師風標桿楷模,以清廉教育培養美好教師,始終追求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如何守?教師發展必定要鑄匠心,薪火相傳強化“動力”。在上城,時常可見一批理念新銳、敢于探索的教師在各專業領域發光發亮,老中青三代有機銜接、各學科分布均衡,這就是區域全面升級迭代的“五階段·五梯隊·多維度”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結下的碩果。
誰來守?育人工作必定要秉臻心,交流協作激發“活力”。借助名師工作坊、特級教師工作站等平臺,上城區鼓勵優秀教師向重點區域、薄弱學校流動,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同時鼓勵骨干教師向新建校、新區塊流動,穩步推進人才合理布局。“組團式支教幫扶、教育共同體建設、互聯網+教育”等多種協作方式,深刻體現了上城教師的主動作為和敢于擔當。
找得準品牌,美好教育可感可及
優質均衡在上城能夠具象化為美好教育,細節里有乾坤。
“雙減”之后,學生“周末去哪兒”成為家長的心頭難題。上城區主動出擊,全面調研百姓需求,優化整合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紅色教育資源等校外資源,創新打造了“淘活動”平臺。目前,平臺入駐場館388家,開展“小吊梨湯杯杯暖 雷鋒精神代代傳”“‘紐扣’畫節氣 傳承好非遺”等“淘活動”3368場,服務學生8.4萬人次。學生在“淘玩”活動中淘得學習、淘得開心。
上城區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貫通基地、課程、線路,形成網圖:成立了區“青少年成長關護共同體”,組織“走讀新上城”“德壽宮的前世今生”等主題行走活動,實現學生在“行中學”。截至目前,已打造行走基地256個、行走路線79條、校內外“15分鐘泛在閱讀空間”34個,覆蓋線下學習點718個,開設課程超2500門,100%覆蓋全區中小學生。
從個性發展,到共性認同,再到成人成才,“美好教育”的品牌在持續擦亮。區域統籌區公安局、街道等八方資源,成立“護校安園”工作小組207個,有效提升校園安全管理效能;著力開發“覓天使”數字化平臺,對高風險學生進行預警,實現學生極端危機事件處置從被動反應向主動預防轉變。
上城區在變革中育新機,在發展中開新局。下一步,上城區還將以幸福校園、幸福童年、幸福人生為目標,打造“幸福成長圈”家校政社協同育人行動:培育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建立上城“1+1”教師雙證隊伍,打造家校政社協同育人實驗校(園),選樹家校政社協同育人示范社區,培育有區域特色的家校政社“幸福成長圈”品牌等。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7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