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貫徹落實“雙減”政策要求,聚焦作業管理和作業設計,以作業“小切口”撬動教育“大變革”。秭歸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及作業管理配套文件20余個,從不同維度對作業管理提出具體要求,同時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家長和社會對作業布置的建議和意見,及時調整作業的形式和內容。
分層分類激活“動力源”
一是校本作業設計提質。根據學校推行的校本化作業設計,每日作業教師先試做,研判作業難度,預估學生完成時間,真正做到讓學生精練、有效練,提高作業效率。鼓勵教師面批作業,充分發揮教研中心、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范作用,助推教師深入研讀課標、鉆研教材;組織開展骨干教師幫扶、送課下鄉、作業設計評估等系列活動,推動校本作業改革。
二是分層作業因材施教。學校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和可持續發展需求,設計實踐性、體驗性、閱讀背誦類分層作業,以“基礎訓練”“綜合運用”“拓展創新”為框架,從數量、難度、完成方式、完成時間四個維度分層設計作業,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根據不同學情分層設計“A/B/C作業套餐”,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爬坡”的梯子。學校定期開展“優秀作業”“最美筆記”“最美作業”等評選活動。
三是特色作業豐富多彩。以學校勞動、家務勞動、社會勞動為主線,積極探索“學科+”勞動課程作業、假期勞動清單作業等,開展豐富的勞動實踐,讓每名學生都能在多元化的作業中獲得成功體驗。
四是自主作業靈活有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變換花樣設計作業、完成作業、評價作業,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如秭歸縣第一實驗小學開展的勞動實踐基地命名征集令、秭歸縣第一實驗中學“周三無作業日”等活動,讓學生在自主作業中主動學習,在實踐中迸發自信。
減負提質夯實“主陣地”
一是用活校內教育“存量”。通過入校指導、專家培訓、聽課調研、優質課評選等,引導教師開展評價任務的設計與實施主題研究實踐。2023年共確立縣級課題39個,其中申報作業設計的課題5個;支持和鼓勵學校從設計、布置、批改、跟進和評價等方面建立作業管理制度體系,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二是用好課后服務“增量”。對有課后服務需求的學生,全縣各中小學堅持公益免費、全面保障,并結合實際落實“一校一案”,在輔導學生作業的基礎上延伸至50余門課后服務課程,涵蓋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學校課后服務每學期參與率達到95%以上,教師參與率100%,從校外培訓機構“回流”的學生數量大大增加。
三是用實教聯體“變量”。充分發揮15個教聯體的作用,通過集體備課、教研培訓、教學研討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科聯合教研,提高線上線下觀摩學習和互動交流頻率,加大教聯體內部各學科作業設計研討力度,推動優質作業資源共享。
四是用好評價改革“能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做好教師教學過程、學生學習過程數據采集,基于大數據分析、學生能力系數和作業完成時間對學校進行整體監管和評價,促進學校根據學生作業狀況及時調控和改進。把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學成績或同一班級的所有學科進行整體評價,引導所有學科教師圍繞作業設計與布置進行協商,確保作業精選優質,破解學科教師“競相擠占作業”的問題。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秭歸縣教育局)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7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