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簡況
山東省昌邑市是由濰坊市代管的縣級市,是著名的“絲綢之鄉”“苗木之鄉”“溴·鹽之鄉”“華僑之鄉”。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69處、在校生4.8萬人。近年來,昌邑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探索“1234”教育工作法,全力打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昌邑模式”。
作為濰坊市唯一的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昌邑市聚焦薄弱環節,點準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穴位”,實施強化投入改善教學軟硬件、加快體制改革和政策傾斜、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城鄉全覆蓋等舉措,有效破解了鄉村學校招不來學生、留不住老師、城鎮擠鄉村弱的教育困境,真正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城鄉統籌 筑牢優質均衡教育“硬支撐”
自2018年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以來,昌邑市每年將這項工作列入市委全會和市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年度督查考核重要內容。建立市委領導、政府負責、教育部門牽頭、鎮街區和其他部門參與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領導機制,創新實施黨政一把手抓教育、教育工作年度考核、黨政聯席會議、黨委政府教育述職“四項制度”;嚴格落實教育發展優先規劃、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教育師資優先補充、教師待遇優先落實、教育問題優先解決的“六個優先”;實施“市直學校所需資金全部由市財政承擔,鎮街區學校按照市財政獎補40%、鎮街區負擔60%”的教育投入獎補政策,舉全市之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
作為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昌邑市以“督發展、督改革、督穩定、督重大決策落實”為主要督導評價內容,作為考核鎮街區政府履行教育發展職責的重要依據,以此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工作的落實和發展。將所有學校劃分為6個責任區,組織33名責任督學常態化深入學校監督指導,推動落實教育政策、規范辦學行為。
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投資5.2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8處,新增優質學位5450個,提前完成中小學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昌邑市還啟動實施小規模學校提升工程,惠及4000多名農村學生;城鄉聯動,讓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共享,有6所鄉村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專遞課堂”,同步參與城區優質學校教師的現場教學。同時,昌邑市實施教育信息化“升級改造”工程,目前已配備觸控一體機1600余臺,百分之百實現“班班通”,數字校園建設全覆蓋,有效縮小了城鄉教育資源差距。
提質增量 提升優質均衡教育“軟實力”
與教育硬件設施提檔升級同步進行的,還有城鄉教師均衡配置。近些年來,昌邑大地上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扎根基層、奉獻教育、錘煉素質的優秀教師典型,靠的是師資均衡的配置機制、良好的培養體系、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綜合發力。
均衡優質師資配置,優化改革增加“動力”。一方面,完善人才引進機制,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省屬公費師范生選崗等途徑,持續補充高素質教師;另一方面,在全省率先實施中小學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城區優質師資交流輪崗、支教、結對幫扶等手段,以城區優質師資帶動鄉村教師專業成長。該模式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昌邑市獲評山東省首批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區。
暢通優質師資渠道,名師培育提升“實力”。線下,借助齊魯名師工作坊、特級教師工作站,推動縣域教師相互協作、共同成長,讓孩子在家門口也能有“名師優教”;線上,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師行動”,建設“網上名師工作室”、專遞課堂,組建“城區名校+農村學校”發展共同體,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目前已有40余名教師入選國家、省級名師名校長。
完善優質師資管理,尊師愛師激發“活力”。嚴格落實師德考核前置審核和“一票否決”制度,建立教職工誠信檔案,將師德考核結果作為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同時,通過完善教師工資正常增長、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關愛措施,推動城鄉教師交流“雙向奔赴”,讓更多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
培根鑄魂 釋放優質均衡教育“新動能”
昌邑市用活用好在地資源,以“雙減”政策“小切口”撬動品牌育人“大文章”。
鑄魂育人,德育為先。昌邑市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紅色資源根深基厚、特色鮮明的優勢,盤活挖掘縣域紅色文化內涵,開展“渤海走廊·紅色班會”、為無名烈士墓碑描紅等紅色研學活動100余場,建設濰坊市級思政教學實踐基地4處。
為解決學生放學早、家長接送難的問題,昌邑市在濰坊市率先實現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全覆蓋,開設特色服務課程700余門,5萬余名學生受益。在此基礎上,昌邑市打造課后服務2.0版本,按照“自愿參與、公益普惠、共建共享、公開透明”原則,實施全域小學假期托管服務,開放活動場所近百個,實現了惠民服務從課堂到課后再到假期的“三級跳”。
(作者系山東省昌邑市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7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