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重慶幼兒師專教師團隊探索川鹽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路徑——

助力地方文化遺產“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4-07-09 作者:程加秋 宋生濤 肖幸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年4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文章《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為此,重慶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專注川鹽文化遺產整理與教育傳承研究,獻智出力推進地方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

開辟拓展川鹽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教育空間

《川鹽紀要》記載:“大寧白鹿鹽井,在縣北三十里寶源山?!薄端拇}政史》記載:“大寧鹽井始于漢,鹵脈自寶源山麓?!睔v史學家任乃強在《四川上古史新探》中提出:“巫鹽發現初期時間在五千年前,約與中原的黃帝相當,相傳有人逐一鹿至此,其人既殺白鹿,怪而試飲其泉,發覺咸,甚回甘,因而引其朋儔居此。初飲其鹽水,逐漸發明煎取鹽粒之法,用鹽向四方居民兌換土產以致富盛。于是遠近糜集,發展成為川、楚、江、漢之間的強大部落?!庇纱丝梢姡}文化歷史悠久,對巴渝巴蜀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川渝三峽鄉村村落繁榮、古代水路棧道交通發展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有著獨特的社會價值、歷史價值和教育價值。

為此,重慶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開展了大規模的川鹽文化考古田野考察,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查閱方志及無人機拍攝等方式,獲取大量川鹽物質文化見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一手資料,創新性地開展川鹽文化遺產整理與教育傳承研究。一方面,系統梳理和翔實整理川鹽文化遺產資源,為政府、學校、社會和學界開展川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提供可靠數據和參考文獻;另一方面,開展川鹽文化遺產校本課程開發的行動研究,為渝東北地區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知識選擇提供全新視角,推進川鹽文化遺產“走進校園、走到課堂”。

開展川鹽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的校本課程開發

現代大學作為傳播先進文化、培養現代文化建設人才的主陣地,應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國家戰略的高度肩負起傳承創新文化的歷史使命。而課程是人類文化傳播的一種有效手段,主要有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從縱向看,學校課程傳播人類積累的文化遺產;從橫向看,學校課程傳播人類改造的先進文化。人類積累和創造的文化非常豐富,而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有限,要解決這個矛盾和現實問題,課程就必須從人類文化和人類創造中提煉精華。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意見》指出,結合實際,充分挖掘當地自然、社會、人文、科技資源,構建主題內容、呈現形式和實施方式等各具特色的課程,發揮獨特育人價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開發豐富多樣、可供選擇的課程,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川鹽文化遺產全面揭示和反映了古代巴渝巴蜀手工業鹽業史,彰顯了中華民族和巴渝巴蜀人民的偉大智慧和手工業創造力,對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國家自信心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它既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也是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鮮活資源。系統整理古代、近現代川鹽制鹽技術、鹽政歷史、鹽業檔案、遺址遺存等方面的內容,既是我國鹽業史、鹽業考古的重要任務,也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手段。為此,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從文化社會學視角系統梳理和翔實整理川鹽文化遺產資源,開展川鹽文化遺產的價值屬性與分布分類研究,建立校本課程開發的知識選擇視域。從教育文化學視角開展川鹽文化遺產校本課程開發的行動研究,從而探索川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的教育價值。一方面,注重考古研究,運用歷史研究方法和田野考察研究方法,開展大規模的川鹽文化遺產搜集和整理,深度闡釋川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的課程價值;另一方面,注重應用研究挖掘川鹽文化遺產的育人價值,開展基于川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構建川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柔性治理體系,探索川鹽文化遺產精神傳播的代際模式。

把論文寫到鄉村土地,把思想送到鄉村學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苯?,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印發的《重慶市高等學?!敖逃龔娛袇^縣行”工作方案》指出,向區縣派駐高校專家服務團,支持服務團在區縣開展各類科普活動,解決區域創新和產業發展共性問題。推動高??蒲谐晒麖摹皩嶒炇摇钡健按笫袌觥?。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長期扎根鄉村,注重實證研究和田野調查相結合,把論文寫在了鄉村土地、把思想送到了鄉村學校。近幾年,科研團隊專注川鹽文化遺產的教育價值、文化價值和考古價值的理論研究,關注川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校本課程開發的應用研究,盡心竭力推進川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

一方面,始終倡導把論文寫到鄉村大地。系統梳理和翔實整理川鹽文化遺產資源,采用古籍文獻與口述歷史相結合的研究方式,憑借教育文化學、教育人類學、教育社會學田野調查與口述史研究的學科優勢,實地走訪古代川鹽各大鹽場、口岸碼頭,訪談背夫、纖夫、船工、鹽販、地方文化精英等,真實還原產鹽艱辛、販鹽艱難等歷史境況,系統整理川鹽物質文化見證和川鹽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川鹽文化遺產分布分類和遺存遺址的整理與研究。另一方面,始終力求把思想送到鄉村學校。長期深入渝東北片區鄉村學校開展川鹽文化遺產校本課程開發研究,挖掘整理川鹽文化遺產資源,運用文化分析和知識選擇的方式,創造性地在川鹽文化遺產資源中篩選和提煉課程知識,指導鄉村學校開發川鹽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校本課程,講述川鹽文化遺產延綿發展的歷史故事,拓展川鹽文化遺產精神相傳的學校渠道和課堂陣地,在探索如何激活川鹽文化遺產生命力的同時,不斷增強鄉村學校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地方適應性。

(作者單位系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本文系第五批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鄉村卓越幼兒教師迭代培養教師團隊”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09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 91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91亚洲精品麻豆|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