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更精彩的人生
高考結束后,很多高三畢業生經歷了填報志愿的人生關鍵時刻。由于心中早有目標,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以下簡稱“中科附高”)學生韓升顯得從容不迫。這份從容,源自他在高一暑假參與了學校組織的“實習科學家”活動。他和同學們前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擔任實驗助理。
其間,韓升體驗了蛋白質分離鑒定等科學實驗,感受到了生命科學的奧秘,并體會到團隊合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這不但激發了他對生物學的興趣,還讓他堅定了努力成為一名研究員的志向。
如何幫更多學生實現“我的人生我做主”?近年來,深圳光明區建立專業化的指導中心,采取一體化發展策略,將融合教育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以生涯教育促進學生自驅型成長。
“讓學生盡早接受生涯規劃教育,能幫他們提升自我認知,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提升適應性和決策能力。這樣他們未來面臨職業等選擇時,可有效規避盲目選擇。”光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光明區在2020年成立生涯教育指導中心,由專人負責生涯規劃的理論探索、實踐研究以及科普推廣工作。同時,光明區通過評選生涯教育特色示范學校,強化典型的帶動作用,促進全區更多學校提升生涯規劃教育水平。
“我們通過家訪、問卷等方式,從10個方面了解學生的綜合情況,包括學生成長和學習經歷、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光明區鳳凰城實驗學校德育處主任柳航介紹,學校為每名學生精心制作了一份生涯檔案。班主任和導師們可根據檔案為學生量身定制指導方案,幫助他們更好地規劃未來。
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等個性化信息,有助于學校提升生涯教育的實效性。在光明區教育局積極引導下,區內多所學校深入開展家庭走訪和問卷調查,并為學生整理出專屬生涯檔案。
收集整理豐富多樣、精準有效的資料,能幫學生更好地認知自我,規劃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但提升學生生涯規劃能力,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作用更大。
“生涯規劃教育不應是枯燥乏味的理論灌輸,而應與科目教學相融互促。”光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區內多所學校推動日常教學和生涯規劃教育有機結合,幫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在中科附高地理課堂上,教師蘇海燕帶領學生展開了一場地理與生涯規劃的奇妙探險。蘇海燕巧妙結合地圖等地理科目知識點,向學生展示中國主要城市的工作機會分布圖,啟迪學生思考未來的職業方向。她還向學生分享了教師、科研員等地理專業相關的多元職業選擇。
中科附高等學校不但創新教師的授課方式,還通過體驗式教學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在一場關于合同糾紛的模擬法庭活動中,中科附高學生姜銀玲化身“小律師”,近距離觀察并參與了案件處理過程。她與經驗豐富的律師進行交流,深入了解法律行業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要求。
在體驗律師職業的過程中,姜銀玲不僅掌握了更多法律知識,還對自己的優勢和潛在提升空間有了清晰的認知,“我擁有較好的注意力、記憶力,而邏輯思維、溝通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實踐出真知。光明區多所學校在開展生涯教育時,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資源,創設豐富多元的職業體驗、社會實踐等活動,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全面的職業信息、實踐體驗機會和職業規劃指導。光明區鳳凰城實驗學校就邀請多種職業的家長進校園,讓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的專業所需和發展路徑。學校還在“1+N”勞動周,組織學生走進企業、科普學分制試點基地等,在體驗活動中感受多樣職業的魅力與挑戰。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13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