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到基層尋找青春答案
700多公里的車程,從平原到高原,暑假期間,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學生周文凱和同學們來了一場不一樣的出行,他們從成都出發,直達四川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巴塘縣。
從2022年起,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金弦實踐隊已連續3年奔赴巴塘,在這個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深度實踐。弦子,是藏族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民間歌舞,而巴塘縣就被譽為“弦子的故鄉”,“金弦”的隊名也由此而來,寓意著他們是專注于巴塘的實踐隊伍。
今年,由1名指導教師、5名研究生和5名本科生組成的金弦實踐隊在往年基礎上,繼續發揮學校電子信息學科優勢,在巴塘優化鄉村人力資源數據庫、進行專項調研、開展科普支教,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奏響高原上的“金弦之音”。
在巴塘縣社會力量發展中心集群二樓大廳,一塊大屏吸引了隊員們的注意,上面顯示巴塘縣正在打造鄉村人力資源數據庫,該數據庫能高效整合縣內的人力資源信息,并為用戶了解(發布)求職信息、創業政策、技能培訓搭建一體化線上平臺,目前正在測試中。
“我們幾個同學都有程序設計、代碼優化等技能,正好派上用場。”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專業研究生李彬說。經過連續多天的測試,他們發現數據庫存在著圖示圖例不恰當、后臺管理系統與可視化前端匹配不足、檢索精確度不高等問題,并對此給出了優化建議。
此外,金弦實踐隊還面向巴塘縣中小學生,開展了名為“尋光之旅”的物理科普講座。作為主講人之一,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研究生徐靜莎驚訝地發現,很多孩子幾乎沒有做過實驗,“我們帶著同學們親自動手進行各種光學實驗,他們眼里都閃著光”。
從2022年第一次奔赴巴塘開始,金弦實踐隊就將科普支教作為實踐的重要內容。
“一開始我們只是做科普,后來不少家長提出需求,希望我們能為學生相對薄弱的學科進行輔導。”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輔導員田镕愷已兩次帶隊前往巴塘,他談到,實踐隊今年開設了為期10天的暑期公益輔導班,分小學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和初中3個教學班,為100余名學生提供了語文、數學、英語和物理課程的輔導。
“數學課上我不是從例題講起,而是分享數學家的有趣故事,講述數學思維的奇妙之處。”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學生楊長霖說,這樣的教學方式成功激發了同學們的好奇心,特別是初二的甲措和志瑪兩位同學,每次下課都會“纏”住他問很多問題。
而如何在支教結束后延續這些教學方法?學校的“電子信息+”特色再次顯現。
田镕愷談到,金弦實踐隊與當地教師密切溝通,為他們開發可供操作的實驗課程,目前形成了視頻教案22個、文字教案28個,“大家正在商討建立電子科技大學理科在線課堂,好隨時為當地的教學和實驗提供專業支持”。
“隊員們把自己當成巴塘人,為這里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探索未知、期許未來的美好之窗。”共青團巴塘縣委書記翁加感慨地說。在實踐隊臨走的前一晚,他為隊員們獻上哈達,真誠地表示感謝。
金弦實踐隊還開展了青春助農、紅色研學、非遺調研等各類實踐,將自身行動融入到巴塘發展的方方面面。
“金弦實踐隊充分利用學科特色和專業力量支持巴塘縣發展,推動實踐取得實效,是我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的一個縮影。”電子科技大學團委書記陳龍介紹,學校今年暑期遴選了100支重點隊伍,奔赴全國24個省份84個市州,讓同學們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
《中國教育報》2024年08月14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