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的重要基礎

發布時間:2024-09-20 作者:顧建軍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教育強國建設特約專稿 ①

  開欄的話

  為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出謀劃策,課程周刊從本期起開設“教育強國建設特約專稿”欄目,約請知名專家結合基礎教育課程及教學改革,從不同細分角度闡釋自己的觀點,敬請關注。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決定》還對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進行了總體布局,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目標任務進行闡述,提出了“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等明確要求。這對于我們從國家戰略的宏觀視野來認識科技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的特別價值和特殊使命,加強科技類課程教學改革發展,注重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進而促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增強教育、科技、人才的戰略功能的整體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充分認識科技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中的獨特作用

  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性探索和社會矛盾運動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理論發展,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的互促、聯動、融通、耦合關系得到深刻揭示,教育、科技、人才的系統特性和戰略意義日益澄明。

  科技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匯點,對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促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具有獨特作用。科技教育是以自然科學和技術方法為主體教育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教育活動。科技教育起源于古代的科學技術傳承和知識積累,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墨家提倡的教育內容就包括數學、聲學、力學、光學、心理學和諸多生產勞動的技術技能。西方古希臘時期理性自然觀、實證觀察和邏輯推理方法等的教育也同樣閃爍著科學技術教育的光輝。近代科學的發展和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誕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的結果。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教育體系的建立為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奠定了人才基礎和社會文化環境。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前,培根、洛克等哲學家崇尚科學技術的思想,有力促進了英國科技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的發展。對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重要貢獻的瓦特也正是在英國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技術的“魔力”和財富涌流的杠桿效應使人們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要素產生新的認識。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是潛在的生產力,技術是現實的生產力。馬克思在《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中指出:“我們把教育理解為以下三件事:……,第三,技術教育。”這對我們認識和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現代性關系有重要意義。近代意義上的科學技術教育體系的逐步建立及其與科學、人才的互動關系,日益凸顯其在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國防建設、生活質量提高、社會文明水準提升等方面的戰略作用,這對于我們加強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科技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系統中具有貫通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就貫通性而言,科技教育滲透在教育、科技、人才各要素之中,科技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科技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備的教育;科技教育是影響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科技教育影響著科技創新能力和文化環境;科技教育是當代人才培養的支柱,科技和信息方面的素養是世界經合組織所描繪的21世紀關鍵技能,不會選擇和不善使用當代技術,很難成為一個素養健全的人才。

  就基礎性而言,技術和科學、數學一樣,已經成為當代社會變化的中心,它們引起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并應對社會變化,成為今日兒童應對明日世界的基礎。科技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共同基礎,沒有高質量的科技教育,就不可能有高品質的教育、科技、人才,也談不上高水平、高效能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科技教育為科技人才的成長和發展奠基、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文化環境創設奠基。

  就戰略性而言,一方面,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戰略支撐作用;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引發的,科技教育在這兩個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奠定課程基礎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科學研究、生產與生活等各方面廣泛而又深刻地滲透與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迅速、便捷、智能、泛在和信息多元等特征更加凸顯,但與此同時,也導致了價值迷失、路徑依賴、虛假信息、網絡暴力、生活方式失調、倫理缺失等方面的問題,利用信息工具進行詐騙、犯罪等現象時有發生。高科技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必須有高人文、高情感作支撐,只有這樣科技才能更好地造福人類、更具可持續發展性。因此,加強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是當代科技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首先,要充分挖掘當代科技教育中蘊含的日益豐富的人文性。無論是科學教育、還是技術教育,都需要注重其所蘊含的價值觀、世界觀、道德感、倫理性等方面的教育內容,都需要注重教育對象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家精神的熏陶和培育,注重知識產權、技術專利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教育。要注重通過科學技術發展歷史和關鍵核心技術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科技創新成就等激發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和使命感,通過科學技術活動中的價值選擇和科學探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以及對真理的渴望,通過重大科學技術的發現發明過程的還原和科技與人文因素的作用分析,引發學生的大膽想象、小心求證,培養學生迭代追求、精益求精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品質。

  其次,要注重建構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課程體系的協同性。在科技教育內部,要加強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的協同性,一方面要強化基礎科學知識與科學原理建構在科學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和引擎作用,注重科學原理在真實情境中的基礎運用和創新運用;另一方面要加強中小學技術與工程教育,強化學生技術實踐、圖樣表達、工程思維、物化能力等的培養,厚植學生科技創新基礎,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補好科技教育短板,為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打好設計學習與操作學習的基礎。在科技教育外部,要加強科技類課程與文史哲課程的協同性,強化科技與人文課程的交叉和融合,注重課程的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加強落實教育部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有關精神,以提高課程的文化性,建設大中小學貫通的科技與人文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最后,不斷強化當代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實施的綜合性。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開始提倡“科學、技術與社會教育”(STS教育),倡導科學、技術教育中學生社會性的培養和文化性的熏陶,把環境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倫理教育等融入科學、技術教育中。本世紀以來,美國等國家又大力推進STEM教育,出現了STEAM教育、STREAM教育及STEM+教育等實踐嘗試,其核心是注重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教育理念,強化基于現實問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我國在本世紀以來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也體現出這一趨勢,如數學、物理、生物學、地理等教材增加了科學與技術、科學與社會、科學與文化等欄目。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還以技術和人文兩條主線并行設計,《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增設“科技人文融合創新專題”等課程模塊,等等。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設也充分體現了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的理念。我們要從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厚植勞動力科技與人文素養基礎、深化教育體系創新和課程結構創新視角,推進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促進科技人才的人文品質、創新能力的提升,加強戰略科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潛能開發,以不斷適應國家戰略需求,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系統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青少年技術與工程教育教席主持人,中小學通用技術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大招標項目“省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的戰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20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国产精品大全国产精品| 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精品调教CHINESEGAY|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午夜精品视频任你躁|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99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陈冠希|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思思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