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朱誠躍意想不到的是,兩年前他還在車間里打螺絲,而最近,他在第十七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上斬獲了一等獎。
朱誠躍原先的學歷是中職,此次以浙江工業大學永康五金學院學生的身份參賽,與他一起出戰的6名同學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浙江永康是世界著名的“五金之都”,有制造型企業6萬家。企業數量多,但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本科及以上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嚴重匱乏。囿于當地沒有本科高校、企業內訓體系不完善等原因,人才的“進階”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2021年,永康市政府與浙江工業大學簽約,在永康市注冊成立二類事業單位——浙江工業大學永康五金學院,探索高素質產業技術人才本地化培養新模式。
“這是我們在地方辦學院的一次新嘗試。”浙江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李澎林介紹說,當地的組織、人事、經信、財政等部門負責人都加入了學院管委會,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永康市市長共同擔任主任。
政校聯姻后,企業很快加入。以五金學院為依托,永康市組建了現代五金產教合作聯盟,首批32家不同行業龍頭企業加入,其員工成為主要的培養對象。
來自浙江三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孫亮亮是首批學員,他參加了永康五金產業急需的“工業設計”特色班,學習周期8個月,每周上兩天課。學員入學時帶上企業的研發、設計任務,學習結束后完成任務,答辯通過才允許結業。“通過培訓,我掌握了很多理論知識,為今后的技術創新打開了空間。”孫亮亮又相繼參加了“智能制造”“電子電氣”等特色班,學歷方面也完成了專升本。
據了解,這些學員都是企業里面的技術骨干,平均學歷為大專,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理論知識掌握不深。針對學員特點,與傳統訂單班不同,五金學院配備了理論功底扎實,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型教師開展授課,重點解析學員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背后的技術原理。現場如果無法作出科學的判斷,還會組織專家到企業實地考察。
在此期間,政府和企業分別給予政策支持。如學員均為帶薪參加培訓,結束后完成企業研發、設計任務另有獎勵。政府將參訓人員納入卓越工程師培養對象,對于獲評優秀學員的,優先評選“金鷹工程師”。
為了提升培養質量,五金學院還在教育教學體系上進行了創新。如永康市專門提供了60個教師的編制池,用于引進高層次師資。聘請了30名本地產業專家及100余名高校專家教授,開發與產業需求高度契合的課程體系。據統計,五金學院至今已開設60余個班,涉及工業設計、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個專業領域,每年培養、培訓學生學員1.3萬多人次,多名學員獲評“金鷹工程師”“金華市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
永康市市長鄭云濤表示,未來五金學院將專門建設獨立校園,開展“東遷西歸2.0”“技師和工程師一體化培養項目”等創新項目,希望借助五金學院這個平臺充分用好校地雙方的資源和優勢,為永康產業發展賦能增效。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07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