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安徽醫科大學創新協同育人新模式——

“一二三課堂”聯動共育大國良醫

發布時間:2024-10-14 作者:本報記者 方夢宇 來源:中國教育報

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生團隊在學校實驗大賽中鍛煉基礎實驗技能。安徽醫科大學供圖

  “在關鍵時刻尤其是‘黃金四分鐘’里,即便是普通人的及時施救,也能顯著提升患者的生存幾率。如果將來碰到緊急情況,我愿意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向他人伸出援手。”在接受安徽醫科大學實踐團成員手把手的心肺復蘇術教學指導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城關鎮東湖社區居民洪慧深有感觸地說。

  今年,安徽醫科大學共組建了129支“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校院重點團隊深入基層。其中,70余支實踐團隊充分利用隊員的醫學專業背景優勢,占比接近六成。這些青年師生將急救知識科普培訓作為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累計舉辦相關活動100余場。

  此次實踐僅是該校創新探索育人模式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該校立足于“三個課堂”,即課內知識學習、校內技能習得與校外素質養成,并貫通急救科普好課堂、實踐驅動提質量、賽教相長拔英才、數字賦能助培養、模擬實操強技能、四系三方促保障“六條路徑”,推動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重塑“第一課堂”

  注重能力培養和素養提升

  “提升生殖健康水平,優化出生人口素質,是健康中國的核心戰略。關注生殖健康,需從生命的源頭抓起。”今年秋季學期初,該校基礎醫學院教師謝芬芬以這樣的引言帶領學生們踏上人類胚胎學的學習征程。課堂上,學生們精神飽滿、專心致志,為生命的誕生震撼、為生命的來之不易感動、為生命的奧秘探究討論。

  在該校的課堂上,教師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升學生的素養。據了解,每次課后,都有大量學生主動請求加入教師的科研團隊,或邀請教師指導他們參與各類學科競賽、申報雙創課題以及開展科普宣教與志愿服務活動。

  據介紹,該校近年來著力打造了“前期預防保健—中期醫療保健—后期康復保健—全程健康管理”的“三期一體化”醫學類專業集群,并增設了智能醫學工程、養老服務管理等14個新醫科專業,構建了涵蓋醫療衛生、生物醫藥等領域的4個專業群。該校與安徽省新興產業集群緊密對接,共設置了46個相關專業,占比高達95.8%。畢業生留皖率穩定在約70%,有效緩解了安徽省醫學人才短缺的問題。

  深化“第二課堂”

  打通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

  自2014年起,每年春分,安徽各地都會開展活動緬懷追憶人體器官和遺體角膜捐獻者。該校持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將醫學人文精神融入育人各環節。

  “學校致力于打造具有鮮明醫學特色的實踐教育品牌,讓‘愛國愛民、獻身人類健康’的優良傳統融入學生社會責任教育培養實踐,引導學生樹立報國為民的大情懷。”該校團委副書記楊艷表示,學校制定了“第二課堂成績單”積分標準及學分計量建立過程評價體系,推動促進學生100%修滿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學分。

  為保障“第二課堂”切實落地,該校還制定了各種制度規范,形成了“校—院—班”三級教育網絡,完善全覆蓋、全周期的實踐育人鏈條。據此,構建了以目標、制度、實踐和評價體系為軸的“四軸聯動”社會責任教育體系,打通了課堂教育到社會實踐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決了傳統醫學實踐教育體制機制“單兵突進”、協同性不夠強的問題。

  融合“三個課堂”

  各司其職助學生全面發展

  “兩個手指并攏,找到患者肚臍上兩指位置,即為按壓點……”日前,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橫江社區居委會活動室里,該校“醫錦璜鄉”實踐團成員、2023級臨床藥學專業學生汪嬌,正在為居民介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要點。就在幾個月前,她在學校“世界紅十字日”大學生應急救護大賽中獲一等獎。

  雖然汪嬌此前已多次參加急救知識培訓,并熟練掌握了急救措施,但為了更有效地向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人傳授這些知識,她仍然做了充分準備:預先設想了居民們可能提出的問題,認真撰寫了宣講文稿,并精心制作了圖文并茂的幻燈片。

  除了寒暑假的社會志愿服務,該校學生還充分利用“第三課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據統計,近3年來,該校學生累計參與校內外志愿服務的總人次達到10.3萬,服務時長總計25.4萬小時,并榮獲全國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1項及省級獎項20項。該校還成功培育了“救在行動”“銀齡健康行”等多個品牌志愿服務項目。來自該校的3名青年志愿者更是在杭州亞運會賽場上展現了青春風采。

  近年來,該校依托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自我4條路徑,推廣了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的考核評價和反饋模式,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參與、志愿服務、體育鍛煉與審美體驗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形成學生綜合能力畫像。同時,該校加強了臨床畢業實踐的質量管理,構建了“實習前(進行水平測試)—實習中(實施出科考核)—實習后(執行畢業考核)”三階段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有效解決了傳統醫學人才評價不夠精準的問題。

  在安徽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琦看來,醫學生的培養機制中,“三個課堂”各司其職,共同形成育人合力。“第一課堂”主要發揮在價值塑造和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聚人心、鑄就靈魂,將醫學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第二課堂”作為實踐創新平臺,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三課堂”則以校外實踐實訓為主,涵蓋醫院實習、創業實踐、社會實踐及志愿服務等多個方面,是“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益補充和延伸。通過“三個課堂”協同育人,形成螺旋遞進的教育模式,實現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培養目標,助力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國良醫。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4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精品大臿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7r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 精品日韩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好男人视频社区精品免费|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午夜国产精品无套|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香蕉中文| 国产短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久久国产三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