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如何用紅色文化引導人才扎根基層

發布時間:2024-10-22 作者:黃濤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四川文理學院組織師生赴川陜革命老區遺址遺跡開展藝術采風,創作的紅色音樂舞劇《魂鑄巴山》獲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銀獎。資料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四川文理學院近年來積極推進“三全育人”改革,深入實施新時代紅色文化育人工程,積極培養扎根革命老區、扎根基層的“兩扎根”型高素質人才。

  構建“四元協力”全員育人體系

  全員育人即從育人主體的角度強調育人的廣泛性、參與性、多元性。學校著力構建包括高校教師、社會力量、家庭成員及學生自身在內的“四元協力”協同育人體系。

  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等,黨委書記落實第一責任人責任,通過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認真研究部署學校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構建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學院協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制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施方案》《關于實施新時代紅色文化育人工程的方案》及相關配套制度30余項,選優配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定期召開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思政課建設現場辦公會、推進會等,并按要求設定專項建設經費給予保障支持。

  加強社會合作。學校積極與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及鄧小平故居、朱德故居、張愛萍故居等共建協同育人基地。依托區域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與四川省達州市教育局及其他大中小學申報獲批四川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組織召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集體備課會,共同研討新時代紅色文化育人工作。

  加強家校聯動。家庭是學生成長成才和社會化的重要場域。學校通過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暢通家校協同育人渠道,邀請學生家長到校講述紅色故事,鼓勵家庭集體開展紅色觀影、紅色研學、紅色故事品讀等活動,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自我教育。學校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分年級確定紅色文化教育重點,鼓勵他們閱讀紅色文化文獻,積極參加紅色考察實踐、紅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務活動及紅色文學藝術創作、演講競賽活動等,撰寫心得體會、考察調研報告,打造紅色文化黨建、團建品牌。

  構建“五位協同”全過程育人體系

  全過程育人即從時間上強調育人的連貫性和持續性。學校通過紅色課程、紅色科研、紅色實踐、紅色藝術、紅色活動“五位協同”舉措,將紅色文化教育教學貫穿學生學習成長全過程。

  實施紅色課程育人。學校組織思政課教師分專題講授自編《紅色巴山》《神劍·鄉魂》等紅色校本教材。開設紅色文化思政實踐課,對紅色微視頻、微話劇、繪畫等實踐作品進行集體評議并予以學分認定。打造“紅色文化大講堂”“紅漫巴山講堂”等品牌學術講壇,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圍繞紅色歷史、紅色人物深化和拓展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實施紅色科研育人。學校依托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川東北紅色思政研究院等紅色科研平臺,開展各類課題申報和研究工作,并吸納學生團隊參與資料調研、收集、整理及論文撰寫。近5年,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1000余人次,立項紅色文化校級大學生科研項目近100項。

  實施紅色實踐育人。學校要求不同學院結合專業特點,打造“一院一品”紅色育人實踐品牌,組織師生深入革命根據地、將帥故里、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瞻仰參觀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等,探訪紅色足跡,結合學科專業,在行走中講授思政課。

  實施紅色藝術育人。學校組織師生前往川陜革命老區遺址遺跡開展藝術采風創作,先后創作了《魂鑄巴山》《那一年的大巴山》《赤雪同行》《打雙麻窩子送紅軍》《憶紅旗》等40多部獨具特色的紅色音樂舞劇等作品。

  實施紅色活動育人。學校把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活動中,每年組織開展紅色故事講述大賽、紅色歌曲合唱大賽、紅色微話劇展演活動等,吸納學生廣泛參與,擴大紅色文化育人的影響力。

  構建“雙線融合”全方位育人體系

  全方位育人即從育人空間上強調育人路徑、資源等的全覆蓋、全鏈接。學校緊密結合數字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形勢,通過“智慧+”建立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全方位育人體系。

  整合資源力量。學校在官網設置“紅色文理”“紅色傳承”等欄目,在官微設置“文理教師講黨史”“文理青年讀黨史”等欄目,并通過新媒體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線上微黨課、微視頻、微電影等優秀互聯網文化作品展播,及時更新和推送師生紅色文化成果。創建“巴山紅”專題紅色文化網站,通過網絡化、數字化技術手段將區域紅色文化資源聯網上線,設置“紅心向黨”“紅軍將帥”“紅遍青山”“紅舞飛揚”“紅歌嘹亮”“紅娃視界”等欄目。開發設計“我的校友‘歲寒三友’”“重走紅四方面軍川陜革命路”等網絡實踐教學項目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網絡教育資源互動總量超過500萬次。

  拓展線下陣地。學校不斷優化和拓展校園紅色文化育人陣地,設立美術館、雁寧文學館、校史陳列館,建立四川省青少年文學藝術社科普及基地、四川巴文化普及基地等,定期舉辦紅色文化藝術展演和創作普及活動,并將相關活動延伸到中小學。學校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分區分塊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引導廣大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弘揚“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拼搏進取精神。組織青年學生參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社會實踐活動,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效銜接起來,使校內外育人資源和載體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新時代紅色文化育人工程筑牢了學生理想信念,培育了學生使命擔當。據統計,學校每年有35%左右的畢業生初次就業選擇在革命老區,21%左右的畢業生初次就業選擇在川陜革命老區。畢業生扎根革命老區、扎根基層單位建功立業,體現出紅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向上精神風貌。

  (作者系四川文理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22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久久精品五福影院1421 |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爆乳| 国产精品九九九久久九九|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的使用体验|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