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再次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對學齡兒童而言,科學合理的營養攝入不僅是智力發育、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堅實基石,更是預防未來成年期慢性疾病、奠定終身健康基礎的關鍵。
為深入探究牛奶攝入對我國兒童健康的具體影響,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攜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海南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成都市視力保護與健康促進學會,歷時2年,圓滿完成了“小學生飲奶與健康評估”研究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橫跨湖北、四川、海南三省,惠及23所小學的12159名小學生。項目針對牛奶攝入對學生的生長發育、飲奶習慣、身體活動、骨密度、近期疾病等多方面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旨在全面評估小學生的營養與健康狀況,推動科學膳食指導的制定,為改善兒童營養健康狀況提供科學依據。
日前,這一項目的三項調研成果在核心期刊《中國食物與營養》上發表,引起了廣泛關注。調研成果顯示,通過有針對性的飲奶行為干預措施,學齡兒童的體格成長與體質指數(BMI)有所改善。與此同時,學生及家長的營養認知態度及日常飲食行為也發生了積極轉變。此外,調研還指出,營養教育與膳食干預對改善兒童膳食狀況亦有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
在“小學生飲奶與健康評估”項目《飲奶行為干預對學齡兒童體格發育及體質指數的影響》研究中發現,保證充足的奶及奶制品攝入是促進兒童體格發育與改善體質指數的關鍵策略。這一干預措施不僅極大地促進了骨骼的茁壯成長與發育,還有效地緩解了因營養不均衡導致的消瘦等問題。
研究數據顯示,接受飲奶干預的兒童在身高和體重增長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消瘦率明顯下降。更重要的是,研究還發現,飲奶干預在預防超重與肥胖方面具有潛在價值,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科學依據。
另一項研究《中國三省份小學生飲奶干預知信行評價》則表明,積極培養小學生的飲奶習慣對促進其體格強健與體質優化具有深遠意義。該研究表明,提升學生營養認知水平、構建科學飲奶信念體系,是引導他們形成健康飲奶習慣的關鍵。
數據顯示,綜合性干預措施有效推動了學生在生長發育、膳食均衡等多方面的正向轉變,具體表現為:干預后,每周飲奶5天及以上的學生比例激增了15.2%,主動要求喝奶的學生數量增長了28.2%,19.4%的學生經常選擇奶或奶制品作為健康零食。
同時,《中國三省份小學生飲用奶干預前后食物攝入狀況研究》深入剖析了干預對膳食攝入的影響:干預不僅促使谷類食品攝入更為合理,還顯著推動了富含關鍵營養素的食品消費增長,包括堅果、新鮮蔬果、優質畜禽肉類及液態奶等。特別是干預組每日液態奶的平均攝入量實現了21.03克的躍升,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小學生飲奶與健康評估”項目的調研成果以確鑿的數據證明了系統性的飲奶干預對提升學生健康認知與飲奶意識、構筑終身健康基礎的積極作用。然而,調研也發現,小學生的日均奶及奶制品攝入量仍顯不足,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推薦量。因此,校園成為彌補家庭營養短板、強化學生營養保障的關鍵陣地。
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便是通過每日課間向在校學生提供一杯優質牛奶來改善學生營養狀況的重要舉措。該計劃已實施20余年,日供應量已經從最初的50萬份擴大到如今的2775萬份,覆蓋范圍也已擴展至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萬余所學校,惠及3210萬名學生,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持續時間最長、受益人數最多、社會反響最好的一項國家營養改善計劃,更為我國青少年健康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展望未來,持續深化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仍需政府、教育系統及乳品企業等社會各界緊密協作,形成協同效應,通過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這份來自國家的關愛與滋養。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30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