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中國傳媒大學突出辦學特色、深化改革創新

培育傳媒英才 奏響時代強音

發布時間:2024-11-12 作者:本報記者 張欣 來源:中國教育報

  “我想做有溫度的國際傳播,為世界和平貢獻一份力量”“我想利用現代傳媒,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在中國傳媒大學留言墻上,學生們紛紛寫下自己的愿望。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傳媒大學全體師生的回信中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希望你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新聞輿論工作需要,突出辦學特色,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為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立足新聞輿論工作需要,中國傳媒大學全面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轉化為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將“立德、敬業、博學、競先”的奮進足跡鐫刻在黨和國家傳媒事業的發展進程中。

  落實立德樹人 壯大主流輿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氣勢磅礴的聲音響遍中華大地。播音員齊越以無比自豪的聲音進行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實況轉播”,在人民廣播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直到今天,在中國傳媒大學校園里,齊越先生的雕像依舊靜靜佇立著,鮮花簇擁,時常有師生來此瞻仰。每到新生開學,播音專業的學生們都會來此宣誓,上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

  學校以“三全育人”為導向,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校園生活各方面。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廖祥忠說:“學校實施思政課改革3項舉措,即開展分類教學、開辦試驗班、實施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工程,著力打造思政課教學‘特區’,切實提升思政課育人實效。”

  結合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學校積極開設“第二課堂”,構建“大思政”格局,協同推進育人模式優化升級。今年,學校60余支社會實踐隊伍、400多名學生奔赴20余個省份,將“行走的思政課”開設在祖國大地上,讓學生在篤行實干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

  “中國傳媒大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建校70年來,始終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與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同心同向、同頻共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我們將全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奮力譜寫‘強國建設、中傳有為’的嶄新篇章。”廖祥忠說。

  講好中國故事 加強國際傳播

  一只猴子,能闖出什么名堂?

  “誰能告訴我,給悟空制造痛苦的那個‘皇冠’是什么?”“金箍棒為什么會從耳朵里掏出來?”為了玩好《黑神話:悟空》,外國網友們開始認真打聽這只“猴子”的故事和身世。

  “一開始,我們也沒想到會這么火。”《黑神話:悟空》過場動畫導演、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藝術專業畢業生無言(化名)說,“這種東方審美的作品在許多外國人看來很新鮮。某種程度上,游戲爆火也客觀推動了中國動畫出海。”

  如何更好地發出時代強音,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傳媒大學認真思考、提前布局。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學校在國際傳播、全媒體信息傳播、國家治理等領域,運用多語種專業優勢,形成了以傳播和文化研究為特色、學術研究與專業實踐并重的學科建設思路。

  此外,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論述,發揮歷史優勢、學科優勢和平臺優勢,以建設教育部國際傳播聯合研究院為牽引,高質量建設國際傳播科研平臺,匯聚國內學界和業界力量,創新設立“國際傳播白楊班”。

  “我們以高水平、寬口徑、多元素養、復合能力為培養理念,以國際傳播為錨點,以人工智能和區域國別形成雙重支撐,兼顧理論與實踐、兼重人文與藝術、兼容社科與理工,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卓越信息傳播人才。”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國際傳播白楊班”副班主任任孟山說。

  數據顯示,自2022年首次招生以來,“國際傳播白楊班”共有在校生182名,其中博士生66名、學碩生89名、專碩生27名,形成了一支生機勃勃的國際傳播后備人才隊伍。

  把握時代脈搏 推進媒體融合

  近年來,位于校園東南角的國重大樓成為中國傳媒大學的標志性建筑。

  為何叫“國重大樓”?“因為它是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辦公、科研、實驗等的專用場所,也是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基地。”一名學生告訴記者。

  走進國重大樓,5G廣播發送和接收系統、賽事轉播的“云平臺”、虛擬仿真新聞播音員……一系列智能化設備令記者眼前一亮。

  在媒體融合技術與智能傳播應用研究區,一名研究人員緊盯可視化數據,調試著AI智能體社會傳播仿真系統。實驗室副主任張遠介紹,這套系統結合最新的復雜網絡時空演化技術,可以復現社交媒體傳播現象,預判未發生事件的態勢,并迭代測試各類傳播策略,幫助實現更精準有效的溝通與傳播。

  在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給媒體帶來嶄新機遇和重大挑戰。學校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深入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

  2018年以來,中國傳媒大學實施“四個一批”專業建設,即“關停并轉一批、升級改造一批、重點建設一批、規劃設計一批”,全面推進專業優化調整。抓住交叉學科作為新門類的重大契機,在自主增設信息傳播學和數字藝術學兩個交叉學科的基礎上,全面布局面向智能傳媒的交叉學科。聚焦輿情與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深化學科交叉,形成本碩博貫通培養體系。大力推動計算廣告、計算傳播、智能影像等二級學科和重點專業方向建設,加快構筑體系完整的智能傳媒領域研究方向群,推動學校從傳統傳媒教育向智能傳媒教育跨越。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表示,媒體融合是一場大變革,學校始終將“傳媒特色”當作立校之本,堅持融之有“道”,在教育改革創新中把握“定盤星”;堅持融之有“術”,在學科交叉融合中建設“大平臺”;堅持融之有“效”,在融合教學實踐中練就“真本事”;堅持融之有“法”,在部校共建、協同育人中培養“新人才”。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12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9久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 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2022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麻豆|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