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中小學科學教育未來可期

發布時間:2024-11-14 作者:常生龍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面向未來,加強科學教育相關標準及評價體系建設至關重要

  近日,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科學技術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來的首次修訂。草案新增“科普活動”和“科普人員”兩章,把科學教育作為科普的一項重要內容,強化全社會的科普責任,明確包括中小學在內的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科普職責,并對科普隊伍的專業化建設、評價和激勵機制等作出制度性安排。這是我國科學教育制度體系建設方面的一件大事,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蓬勃發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茖W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獲得了長足發展。但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當下,中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在一些地方和學校,科學課程被作為“副科”對待,科學課程的師資配備、器材配置、安全保障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亟須通過制度建設以及持續不斷的深化改革加以改進和完善。這次的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就是聚焦科普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通過優化創新制度,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動科學教育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各中小學校不妨乘著本次“科普法”修訂的東風,大力發展科學教育,讓學生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把握科學的本質,養成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

  全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針對科學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缺乏專業教師的現狀,各級政府部門可引導各高等院校開設科學教育專業,從源頭上解決當前科學課程教育教學的困境;制定專門的國培、省培計劃,解決一線科學教師的培養問題,讓他們切實擔當起科學教育的重任;為在職教師提供學歷晉升計劃、跨學科培訓課程,鼓勵他們參與科學教育研究項目,以增強他們的科學理解力,提升他們對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能力。學校和地方教研部門要深度開發針對科學教師的教學研一體化培訓項目,強化學科實踐、跨學科主題學習,讓科學教師成為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欲的火種,成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奠基者。建設科學教師評價體系,及時全面、準確地把握當前科學教師隊伍發展的狀況,發現薄弱環節及時加以補救。

  面向未來,加強科學教育相關標準及評價體系建設至關重要。教育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世界各國科學課程建設的跟蹤研究,了解各國在科學課程建設方面的特點,基于我國國情,提出科學課程方案、課標設置、教學要求等深化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比如,可以制定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科學素養標準,讓各學段的科學教育課程建設和實施都能有據可循,課程評價也能找到基準點。同時,完善中小學科學課程設置方案,對小學、中學的科學課程應該分科設置還是綜合設置,要有政策建議,使其既可以為中小學校課程建設提供方向,也可以指導高等院校課程的設置。通過不斷完善中小學科學課程學業評價體系,發揮好科學課程標準中學業質量標準的引導作用,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促進科學課程不斷發展。

  本次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明確規定了博物館、科技館、少年宮等校外教育資源在科學教育中的作用和責任,鼓勵企業將自身科技資源轉化為科普資源,向公眾開放實驗室、生產線等科研、生產設施。各中小學??沙浞掷煤眠@一政策法規,擴展科學課程資源,提升科學教育品質。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有必要制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不同學段的學生每學期在校外活動場地學習的時間要求,同時制定校家社聯動發展的學生實踐活動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為學生的科學實踐活動提供保障。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世界,也在打造未來教育的新形態。人工智能時代更強調以人為本,更加注重思維模式、情感、價值觀、素養等隱性知識的習得與傳授,而這正是科學教育的使命所在。中小學校科學課程的建設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善用人工智能賦能自身的變革,著力培養適應新形勢的新質人才。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有必要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與科學教育相結合的路徑和實施方案,并統籌人財物等資源全力加以推進。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14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国产精品机视频大陆|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