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教育部多方面重要工作有新謀劃、新突破、新發布。
諸多亮點,恰好有“內”“外”之分。
“內”的方面——
相繼召開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
兩場會議,都與高校學子創新、創業、就業有關,各有側重:前者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探討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大戰略上深化創新教育改革;后者針對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新形勢,作出具體部署。
一個管“總體”: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需要強化人才支撐。適應時代需求,必須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大戰略上深化創新教育改革,將人才培養模式從“知識傳授為主”轉向“能力素質培養為先”,樹立起人才培養新質量新標準,為國家培養出源源不斷的拔尖創新人才,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大軍。
一個管“具體”:圍繞就業創業,必須從細節入手,緊盯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匹配、招考時間不合理、崗位發布不及時等具體而微的問題,全力疏通“有人找不到工作,有工作找不到人”的堵點,優化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與經濟社會發展適配度,完善全社會支持青年創新創業的有效機制,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生態全面提質升級。
兩者互為補充,彼此支撐。高素質人才培養支撐高質量就業,高質量就業環境反哺高素質人才培養。這也充分說明,建設教育強國,為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外”的方面——
舉辦2024世界中文大會,來自1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代表相約北京,匯聚力量,合作開展國際中文教育;
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即將舉行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進一步拓展我國職業教育的“朋友圈”,進一步提高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貢獻力。
兩場大會,凸顯一個時代背景——向國際提供教育公共產品,已經成為中國全球使命和世界責任不斷提升的重要體現;凸顯一條重要脈絡——教育,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世界中文大會適逢孔子學院成立20周年。20年來,孔子學院累計培養、培訓的學員已經超過2000萬人次。
本次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將有600多位外賓參會,首次實現外賓數超過國內嘉賓數,彰顯了我國在世界職業教育領域的感召力和動員力。
數據建立在自身的實力之上:孔子學院成立20年來,中方累計派出教師、志愿者超過12.6萬人次,研發了80多個語種的1.5萬種教材和讀物;目前,全國27個省份的200多所職業院校與70個國家和地區合作設立了400多個辦學機構和項目。
這給予我們重要提示:高質量是國際教育公共產品的根本要求。加快構建高質量的學科體系、標準體系、質量控制體系、評價體系和資源支撐體系,教育系統必將在大力推動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開放互鑒的國際教育合作體系上有更大作為。
“內外”有分,“內外”無別。
扎實推進建設教育強國各項重大決策部署,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教育將在國內國際兩個舞臺上,煥發更多光彩。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18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