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在企業開展跨境直播。學校供圖
■聚焦國家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
在寸土寸金的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里,有一處60多平方米的基地顯得與眾不同。每天,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都會到此直播銷售,他們把中國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地,對接商戶1000余家,年銷售額超千萬元。
該基地由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與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共建,除了享受租金全免外,學生可直接對接市場里的商戶,實時實地地體驗國際商貿的全部流程。
“基地是義烏‘政校園行企’協同的見證和縮影。”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昌祖說。去年5月,在義烏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義烏自由貿易發展區管委會與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牽頭,聯合150多家單位和企業共同組建了義烏自由貿易發展區市域產教聯合體。一場產教聯合“鏈”上世界超市的生動實踐就此拉開序幕。
市域統籌 集成資源
被譽為“世界超市”的義烏,一頭連著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頭連著210多萬家“中國制造”企業。面對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和技術的快速發展,義烏小商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商貿物流、銷售運作日新月異,符合市場訴求的優質商貿人才自然成了“香餑餑”。
“以前也不是沒有校企合作,但企業參與辦學的意愿和效率不高,組織上也較為松散,沒有形成合力。”義烏市政府黨組成員、義烏自貿區負責人駱華勇直言。2022年12月,國家提出“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的戰略任務,明確要求政府統籌集聚各類資源要素,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吻合度。駱華勇認為,全面推進聯合體建設與國家戰略接軌、與城市產業匹配、與市場需求契合,可以實現學校建在平臺上、專業融入產業中、學生進入企業里。
作為“辦在小商品市場里的大學”,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服務好義烏本地特色產業。“把市域產教聯合體作為促進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力爭做到職業教育與產業同部署、同升級。”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馬廣說。
于是,校地雙方一拍即合。2023年,義烏發布了成立義烏自由貿易發展區市域產教聯合體的通知和加快推進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聯合體聚焦新型數字貿易、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義烏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政府15個部門發放政策事項清單,各個部門同步配套加強科技創新、商貿人才選拔管理等促進辦法。
“聯”起來的效應很快得以顯現。針對市場里緊缺的數字商務人才“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等現象,聯合體迅速對自貿區內30余家數字商務頭部企業和全國220多家行業企業開展深入調研,并結合招聘網站393.79萬條的樣本數據追蹤,撰寫了《數字商務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份報告不僅明確了行業人才結構及人才需求狀況,還分別對政府、企業和高校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如建議自貿區管委會要圍繞園區內企業,大力推動產學研合作,開展數字商務人才培訓;學校要從學生實習實訓出發,逐步開展各項校企合作。“在聯合體的推動下,市域內的資源都被聚合起來,起到了‘五指成拳’的效果。”駱華勇說。
專班運作 高效協同
“以往校企合作即便雙方有了意向,但在具體的權責協商中難免會出現摩擦,特別是涉及各自的出資問題時。”馬廣說。
為了讓聯合體落地生根,義烏開創性設立了專項建設經費,每年500萬元,為期6年,同時配套人才、基建、辦學等其他建設經費。聯合體成立了理事會,義烏自由貿易發展區管委會為理事長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秘書長單位,下設決策實施專班、指導咨詢機構、規劃發展機構及專業委員會,重點解決聯合體內科技、人才、技術培訓等問題。聯合體成員可提出產教融合訴求,經專班研究通過后,實行 “一案一策”,專款專用。
就在去年,自貿區管委會招商二局及義烏直播電商協會提出,希望對當前義烏直播電商行業開展現狀調研,梳理存在的問題,制定多維度的產業優化方案。聯合體專班專題研究后,決定由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學院楊劍釗博士團隊承接該研究任務,并立項“義烏自貿區‘網紅直播’高質量發展與對策研究”項目。
項目開展期間,團隊內多名骨干成員走訪了相關政府部門、30余家直播電商頭部企業、7個直播電商園區,完成10萬余字的研究報告及3篇決策報告。之后,研究成果在自貿區管委會集體學習會議上進行分享。招商二局及直播電商協會肯定了研究成果并將部分內容納入未來工作規劃。
截至目前,聯合體專班共立項19個研究項目,服務企業橫向項目200余項,實現技術成果轉移轉化200余項。為了確保項目的有效開展和穩步推進,聯合體正著力建設科技創新中心、高層次人才引培中心、高技能人才育訓中心三大平臺,分別由市科技局、人社局、教育局牽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研發即轉化”校企協同模式,縮短科研成果向產業技術的轉化時間;高層次人才引培中心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服務體系;高技能人才育訓中心則主導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業學院及企業實踐基地等。
筑巢引鳳 職教“走出去”
盡管市域聯合體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其集聚效應已開始顯現。“我們‘筑巢引鳳’,吸引更多資源加入平臺,擴大義烏產業發展的朋友圈。” 駱華勇說道。
為解決市場里小商品創意不足的難題,2024年7月,聯合體牽頭成立了浙江省輕工業設計AIGC應用產教聯盟,吸引了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義烏市數字經濟學會等單位參與。在這些強力“外援”的幫助下,義烏百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發了人工智能設計系統,將企業往年銷售較好的化妝鏡相關產品參數、銷售數據輸入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手段進行二次開發設計,將有效產能提高了10倍以上。
在各方協同推進下,聯合體正在打開“大職教”的格局。目前,聯合體已有9個國家“雙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和3個省中職高水平專業群。
在聯合體的“催化作用”下,校企合作的形式也在不斷演進。“以前是企業出題、學校答題。如今兩家一起攜手育人,共同應對市場的變化。”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創始人樓仲平說。
據了解,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吸管生產商,與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共建了雙童商學院。學生陳建森剛進校時,就被樓仲平的講座“‘一根吸管’的破界創新”所吸引,報名加入了商學院“學徒制”項目。在這里,他體驗到了校企合作開發的五個模塊的專業拓展課程,“每天就像員工那樣工作和生活”,最終入職了新媒體營銷部。他的學長李鑫也是受益者,在雙童商學院幫助下成功孵化了新材料創業項目,在2023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斬獲銀獎。
作為“世界超市”,義烏的商貿活動遍及世界各地,如何讓職業教育“走出去”也是聯合體的工作愿景之一。一年多來,聯合體與摩洛哥蒙迪亞波利斯大學共同成立摩洛哥義烏商學院,設立摩洛哥“絲路學院”,把具有義烏工商烙印的創業模式輸出海外。與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等單位簽訂合作協議,舉辦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對話會,吸引了盧旺達、剛果(布)等非洲國家的十余所高校、在非投資30多家企業和200余名非洲青年參加。
“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義烏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將不斷完善實體化建設方案,匯集區域合力、彰顯區域亮點、打響區域品牌,全面推動職業教育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李昌祖表示。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26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