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學生在調試工業機器人協助數控機床自動上下料。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軌道交通學院學生在企業車間實訓。資料圖片
金沙江和岷江匯合后,正式稱作長江,這個“長江零公里”就位于四川宜賓。在宜賓的三江口,常年都有眾多游人觀望三江匯流的壯闊景象,而這座城市背后,教育、科技、人才等諸多要素構成“看不見的江”,也在不斷“匯流”。2019年,四川唯一的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落地宜賓。2021年,宜賓成為全國首批、西南唯一的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2023年,宜賓全力打造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江新區)市域產教聯合體。該地以“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思路,不斷推動院校、產業、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2024年新設國家市域產教聯合體名單,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江新區)市域產教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成功入選。作為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節點城市,宜賓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有著哪些優勢、基礎和舉措?記者來到該地產教融合的“三江口”一探究竟。
從“一黑一白”到“一藍一綠”
科教優勢助力宜賓進入GDP百強
昔日的宜賓以白酒和煤炭兩大產業聞名,多年來,“一黑一白”主導著宜賓經濟社會發展,但也一度面臨瓶頸。
2016年,宜賓提出“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即鞏固優化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引進培育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和綠色低碳產業。隨著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人才智力支撐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
“2016年以前,宜賓僅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職院校,在校生一共2.5萬人。”宜賓市委人才和大學城工作局副局長曾振華介紹說。自2016年開始,宜賓啟動了大學城和科創城(簡稱“雙城”)建設,逐步匯聚了12所高校、15家產業技術研究院、2個院士工作站,目前在校大學生超10萬人,是成渝地區除重慶主城區、成都市以外最大的高等教育集聚區。
宜賓市通過“雙城”建設以人才、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的決心和力度,體現在該地深化產教融合的每一個動作中。
2019年,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落戶宜賓,推動該地構建起動力電池相關產業鏈。為提供技術人才支撐,宜賓調動各方科教資源,并于2022年在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新能源電池學院,培養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所需“電池工藝技術”人才。
“一開始聽說要成立新學院,心里還不是很有底,但學校高標準、高水平、高規格地引進設備、師資和人才培養方案,讓大家有了自信。”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電池學院院長陳澤華回憶說,他從清華大學博士后出站來到宜賓,隨即參與學院的籌備工作,學院培養的學生被企業爭相“預訂”。
近年來,宜賓市的科教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地方發展優勢。以動力電池產業為例,從零到產量在全國占比15%僅用時3年。
2023年,宜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806.64億元,連續進入全國城市GDP百強(86位),擁有優質白酒、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以數字經濟新藍海和綠色新能源為核心的“一藍一綠”成為城市“新名片”,而這也成為聯合體建設的優勢所在。
從“散點游擊”到“組團作戰”
產教融合貫穿職業教育發展全過程
宜賓以美酒聞名于世,而一杯白酒的產出卻十分不易,包括分層起糟、看糟配料、拌糠上甑、攤涼下曲在內的多個步驟,稍微出現差錯,都意味著不可小覷的損失。
“僅憑個人經驗的話,會面臨諸多現實問題。”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王賽表示,學校和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有著多年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經驗,近年來又共同開啟了數字化釀造的新嘗試。該技術雖然還在實驗階段,但衍生出一些副產品,讓王賽稍感意外,“中小微酒企可以采集數據到我們的虛擬仿真軟件上,先模擬一遍再進行實際操作,最大程度減少失誤和損失,十分受益。”
這種龍頭企業與院校合作,又惠及整個行業的例子,在宜賓還有很多。此次聯合體建設,由宜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牽頭學校,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牽頭企業,包括政府、園區、院校和企業多個類型的成員單位,將相對零散的校企合作進一步統籌起來,凸顯出“組團作戰”的特點。
而除了深化“四個合作”以外,在推進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師、金基地建設上,聯合體也有著不少經驗基礎。
例如,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和四川省宜賓普什集團有限公司共建清潔能源裝備智能制造產學研綜合平臺,是四川省第二批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學校通過該平臺,聚焦真實生產環節不斷優化課程、教材和各類育人項目。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教師代艷霞介紹說:“我們機電一體化專業群,探索了企業真實生產線和學校模擬生產線‘雙線并進、項目貫穿’的教學模式,將企業復雜的生產加工過程分解到各個實踐課程,教師們打破課程界限協同育人。”
“我們和企業之間是一種‘雙向奔赴’。”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林世全告訴記者,以往學校80%的畢業生前往沿海地區工作,2022年后80%的畢業生留在了四川,2023年更是有38%的學生畢業后在宜賓就業,“職業院校的土壤在地方、根在產業。”他表示,學校將進一步承擔聯合體牽頭學校的職責和使命,急政府所急、解產業之難,做企業所需、強師生之能。
從統一架構到細化舉措
瞄準主導產業形成協同工作體系
在長江航道零公里處,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一片繁忙景象,而依托該園區設立的聯合體,也正在積極建設中。
目前,聯合體構建起“政府—園區—行業—企業—院校—師生”六位一體的協同工作體系,聚焦服務宜賓五大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發揮供需信息發布、項目資源集成、人才培養創新、共性技術服務、政策牽引激勵等多種功能,各項舉措目前正在細化推進中。
在宜賓市高職園共享區,學生上完實訓課后,教師總不忘叮囑大家做好設備維護,該區域有著鉗工、車工、銑磨等各類相關設備,基本覆蓋制造類的各個工種。這里將和宜賓市臨港職業技能技術中心、高新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大學科技園一起,作為聯合體開展各類活動的空間載體。
從今年3月起,宜賓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市場調研,宜賓各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什么?院校針對企業需求,在人才培養上可以做哪些調整?該公司搭建起了產業、學校以及政府之間的“立交橋”,是聯合體推進市場化服務的公司載體。
“城市的產業發展到哪兒,我們的人才輸送鏈就跟到哪兒。”宜賓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尹燁表示,作為國資企業,將通過專業化、市場化的人才服務,創新聯合體內院校和企業間人力資源的業務模式。
此外,聯合體還將以“云上職教”智慧校園平臺和新開通的微信公眾號為載體,提供產教融合綜合信息服務。“云上職教”智慧校園平臺由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正在做上線準備。
“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將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與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有機融合,更好地服務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宜賓市委常委、三江新區(臨港經開區)黨工委書記何永宏表示,聯合體將不斷深化多主體合作,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各鏈的內部融通和相互貫通,全面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習實訓五大關鍵要素改革,打造“政府主導、國企擔當、項目引領、職普融通”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宜賓模式。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03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