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樓前,一座座紫色帳篷展位格外醒目。來自全國各地的用人單位紛紛在展位處亮出招聘崗位需求信息及單位介紹。應屆畢業生們穿行其間,尋找著心儀崗位。
一年一度的春招來臨,北京各大高校的招聘會正密集展開,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牽線搭橋。連日來,清華大學2025屆畢業生春季大型就業洽談會在該校舉行,迎來多所高校應屆畢業生參加。據悉,這是該校歷年來參加單位最多的一屆畢業生就業洽談會,吸引了全國30個省(區、市)720余家用人單位參會,累計提供上萬個招聘職位。“大模型研究員”“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員”“AI技術專家”“人工智能研發工程師”……記者關注到,許多企業的招聘信息中,都出現了人工智能相關崗位。
“我們去年秋招起就發布了‘AI技術專家’的崗位,希望能招到有人工智能大模型相關研究及實踐經驗的博士。”中電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的現場招聘人員告訴記者,DeepSeek掀起的技術浪潮讓企業更關注高校人工智能人才為企業注入的創新動能。
“我的研究方向是數字孿生系統設計開發、人工智能算法,符合咱企業對于人工智能研發工程師的崗位需求……”洽談會現場,北京交通大學2025屆博士畢業生齊天峰正向招聘人員遞上簡歷介紹自己。
“數字化制造是國家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努力奮斗的方向。”這位在校期間就參與智能制造裝備和機器人研發等項目的小伙子說,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于生產可提升效率和質量、降低錯誤率。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中國的迭代升級和加速應用,讓他對職業前景充滿信心。
“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從今年的招聘會來看,‘AI+’的崗位需求正在逐漸增多。”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謝矜說。
近年來,為滿足社會行業需要,北京多所高校大力推進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清華已有117門試點課程、147個教學班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實踐,還為學生開發配備人工智能學習助手“清小搭”。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瓊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對就業市場正產生深遠影響,重塑勞動者的職業選擇、技能需求和工作方式,不僅為個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工作更加安全和高效,也催生出新型就業形式。
人工智能浪潮下,大學生如何做好準備,選擇適合的崗位和發展方向?
“我覺得同學們首先要有開放的心態,要勇敢迎接社會和技術發展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同時也要主動學習新技術、積極準備、打牢專業基礎,及時了解技術迭代對所學專業、相關行業可能會產生的影響,這樣才能抓住人工智能時代新的發展機遇。”謝矜說。
據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7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