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啟誠巴蜀小學黨員教師圍繞閱讀展開交流研討。資料圖片
面對專業成長碎片化、發展動力不足、成果轉化低效這教師發展“三大瓶頸”,重慶市渝北區啟誠巴蜀小學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走出了一條“陣地賦能、分層驅動、成果孵化”的解決路徑,將黨組織優勢轉化為教師發展的核心動能。
在陣地建設上,構建“三管齊下”的成長生態。一是管理架構立體化。建立“黨總支—項目中心—學科組”三級聯動機制,黨總支統籌規劃,項目中心協調跟進,學科組落地實施。黨員教師帶頭參與課程研發、課堂示范,形成“黨建帶師建”的良性循環。二是學習方式多元化。通過“啟誠黨建”悅讀專欄、黨員微黨課、云端教研等方式,線上線下結合,打破學習時空的限制。推行“三段一結”學習制度(前置學習、崗前培訓、過程研習),任務型學習與自主學習結合,強化學習閉環。三是學習類別精細化。對應新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分設“筑基課程”“攀登課程”“領航課程”,實現“一師一策”。
在團隊營建上,分層分類激活成長動能。針對新教師實施“啟程計劃”,通過“假期成長攀登營”前置啟誠文化學習,完成從“新兵”到“入格”的轉變,實現文化融入;以“雙周成長分享”等活動為抓手,促進教學達標率躍升,完成實戰賦能。針對骨干教師實施“攀登計劃”,黨員牽頭課題研究、學科品牌活動,實現學術引領;實施“1+N”導師制,每名黨員骨干教師帶領3—5名青年教師形成成長聯盟,實現輻射帶動。針對資深教師實施“領航計劃”,鼓勵教師提煉教學特色,實現“一師一品牌”的孵化;組建學術委員會,參與校本課程研發,完成智庫建設。
在成果轉化上,實現從經驗到品牌的跨越式升級。一是機制化沉淀,建立“學校—學科—教師”三級成果檔案庫,專人負責成果申報與推廣;每學期舉辦“教師成長博覽會”,依托“啟誠學術沙龍”等進行成果展示。二是產品化輸出,開發包含教師成長檔案、基本功規劃手冊等在內的“啟誠師訓工具包”,助力教師持續精進。三是打造“黨建+學術”雙品牌,以課為基,以研促教,開展紅色研學項目,將黨史學習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四是生態化輻射,通過與國內外多所小學共建的“黨建師訓聯合體”,輸出“素養精進”方案。
在探索中,教師素養提升,新教師入格率達100%,骨干教師課題參與率提升60%,黨員教師獲市級以上教學獎項占比超80%;在“黨建共讀”“成長沙龍”等活動中,教師歸屬感顯著提升;學校品牌影響力擴大,“1+1+N”課程體系、“三力”評價機制等經驗成為區域師訓樣板。
效果發生機制可以總結為三點:一是黨總支統籌,確保方向不偏。二是過程精細管理,通過激勵評價、定期反饋、活動賦能等工具實現動態跟蹤,激發持續動力。三是文化浸潤賦能,學校設立“攀登者獎勵”,表彰在教學、科研、黨建中表現突出的教師,以“攀登者精神”凝聚共識,形成“比學趕超”氛圍。
(作者汪小紅系重慶市啟誠巴蜀小學黨支部書記、教學校長,董顯亮系重慶市啟誠巴蜀小學教師發展中心項目負責人)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19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