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汨羅市職業中專學校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利用“任弼時偉人故里”紅色資源,探索出“基因解碼—以行踐知—融合賦能”的黨建路徑,從培育“愛鄉村、懂農藝、會數智、善經營”的技能型、創業型、鄉村治理型新農匠目標出發,不斷升級紅色效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紅色黨建+產教融合”。一是對接產業設專業。緊貼汨羅循環經濟轉型升級和“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需求,學校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優化了以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為核心、智慧農業專業群建設為特色的“一工一農”“一主一特”專業布局,全面增強育人鏈與產業鏈的適配性。二是校企合作定方案。學校與本土企業合作制定“德技雙修 人人出彩——培育新時代駱駝式工匠”的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利用師生專業技能優勢,通過課程互通、師資互認、基地互用、校企互動等路徑,校企共建實踐育人“練兵場”,深化產教融合。三是抱團發展強內涵。依托黨建聯盟、本地企業、行業協會、任弼時紀念館等單位,牽頭舉辦“紅色工匠論壇”活動,搭建紅色工匠協同育人平臺;對接全省涉農中職學校、科研院所、優秀農業企業,牽頭成立“湖南省涉農中職學校現代職業教育聯盟”。
“紅色黨建+創新創業”。一是黨建引領立紅心。葉劍英同志曾評價任弼時同志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任弼時的這種精神被大家形象地譽為“駱駝精神”。學校編撰《駱駝精神的當代傳承》讀本,開設“駱駝文化必修課”,在專業實踐課中嵌入“紅色技術攻關故事”;實施“雙師浸潤計劃”,將教師黨員赴企業實踐成果納入黨建考核指標,明確“課程建設、實踐學分、成果轉化”等量化標準。二是“三環九步”重踐行。以“駱駝精神”為內核,構建“感知—體驗—導行”的“三環九步”育人鏈條,開展田間觀摩、雙創路演、雙創大賽,實現觀摩傳承、項目錘煉、就業轉化閉環,強化知鄉、愛鄉、興鄉的外化于行。三是依托基地孵項目。在鄉村產業集聚區布局“一鎮一工坊”,實現“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與湖南香草美人文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實施黨員創業導師和黨員教師“雙導師制”,組織學生深度參與農產品電商直播真實項目,共建“智慧農業工坊”“農村電商工坊”“非遺工坊”,共同孵化創業項目;建立“專業技能考核+項目成果驗收+鄉鄰滿意度”課程評價體系。
“紅色黨建+鄉村振興”。一是組建鄉村志愿服務分隊。學校成立鄉村振興黨支部,發揮黨員教師專業優勢,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00余人,輻射全市15個鄉鎮。學校獲得湖南省職業院校農民工培訓基地、湖南省再就業培訓定點單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等相關認證。開展“黨建帶團建”,在鄉村振興黨支部下組建團員志愿服務隊,建成“農電”“農商”“農機”“農建”“農養”“農旅”等6支隊伍,通過在市域內各村鎮建立“紅色技能服務站”,不定期開展家電義修、鄉村美育等活動,形成“服務—育人—反哺”閉環,以“技術賦能”踐行“為民精神”;從“理論學習、文化實踐、技術攻關、服務時長”等維度,記錄黨員團員成長軌跡。二是肩負鄉村文化振興使命。在“大黨建”格局下,把專業優勢突出、相關性強、實踐意義重要的發展點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常態化開展鄉村振興政策宣講、非遺傳承、環境清潔等活動,使文明新風吹進每家每戶,營造講文明、遵法紀、講道德的良好鄉村氛圍。三是搭建鄉村治理人才平臺。學校與汨羅市委組織部、汨羅市教育體育局聯合出臺《汨羅市鄉村治理后備人才定向培養工作實施方案》,在與高校聯合培養的5年制高職專業中,實施村級后備人才定向培養計劃。近5年,學校培養了一批旗幟鮮明講政治、熱愛“三農”工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鄉村治理后備人才。學校2021年入選湖南省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2024年獲評湖南省教育系統優秀基層黨組織。
針對農村職業教育“脫鄉化”“離地化”“遠土化”的問題,學校從精神內核、實踐載體和長效機制入手,通過探索文化傳承與黨建創新的深度融合,正在實現“培育一個新型農匠,激活一批鄉土人才,服務一群產業,帶動一方經濟,美麗一片鄉村”的高質量發展圖景。
(作者系湖南省汨羅市職業中專學校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05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