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向陽 繪
“這個暑假千萬別放松”“開學根本跟不上”……暑假期間,在各個短視頻平臺上,類似廣告內容頻頻涌現。這些廣告,前半部分制造焦慮,意在表達暑假是學生們“逆襲”的關鍵節點,后半部分則話鋒一轉,開始推銷起輔導書籍或網課。不同的老師雖屬不同機構,但用著同一套話術。
家長很容易被這種焦慮營銷所裹挾,一些家長為孩子報了不少網課,讓孩子放假期間也處在緊張的學習中。由于各類機構魚龍混雜,“課還沒上完,機構就卷款‘跑路’”的案例時有發生,不少家長經濟利益受損。
蹭炒教育熱點、編造虛假信息、渲染升學焦慮……這些惡意炒作行為不僅刺激社會教育焦慮,也破壞教育生態。對此,教育等相關部門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持露頭就打、重拳出擊。強化內容審核,及時清理違規內容,是各類短視頻平臺的責任。平臺要以實際行動抵制惡意教育炒作行為,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教育空間,不能讓平臺成為教育焦慮的“放大器”和“中轉站”。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27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