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學寄宿學生采摘自己種植的果實。 學校供圖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承擔著寄宿生從清晨到夜晚全方位的成長守護責任。全校寄宿生的一日三餐都在學校解決,這讓學校意識到寄宿生食育工作絕非僅僅一頓餐食、一種營養攝入,而是關乎寄宿生身心健康成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系統工程。學校不斷創新食育形式與內容,讓每個寄宿生都能在“食”的陪伴下,在“育”的滋養中健康成長,真正實現“以食育人,以育促人”的美好愿景。
開辟“一米農場”
為了讓寄宿生深入了解食物的來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學校為每個班級劃定了一塊專屬的“一米農場”,面積雖小,卻承載著寄宿生無限的期待與憧憬。
在農場規劃階段,各班寄宿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與教師一起討論種植方案。有的班級選擇種植常見的蔬菜,親眼見證蔬菜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的神奇過程;有的班級則嘗試種植一些特色作物,帶來別樣的種植體驗。
種植過程中,寄宿生化身勤勞的小農夫,在教師的指導下親手翻地、播種、澆水、施肥。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種子埋進土壤里,每天都去觀察作物的生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種植知識和技能,還培養了耐心、細心和責任心。
當作物成熟時,“一米農場”里一片豐收的景象。這些新鮮的食材被送到學校食堂,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他們吃著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此外,“一米農場”還成為寄宿生開展食育課程的重要實踐基地。教師會結合農場的種植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食育活動。如在種植西紅柿的過程中,教師會向寄宿生介紹西紅柿的營養價值和食用方法,教他們制作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蛋湯等簡單的菜肴。通過這些活動,寄宿生不僅了解了食物的營養知識,還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
探秘“嵊州美味小吃”
為了讓寄宿生能深入接觸和了解嵊州小吃,學校邀請了多位非遺傳承人走進學校非遺實驗室,指導學生學做小吃。
低年級寄宿生跟著傳承人學包小籠包,學生從和面開始,了解和面的水溫、面粉與水的比例、揉面的力度和時間,接著學習如何剁肉、調餡;中年級寄宿生跟著傳承人學做炒榨面,學生在傳承人指導下準備好食材,將肉絲倒入鍋中煸炒,加入適量的鹽、生抽等調料,再依次將青菜、香菇等食材放入鍋中,與肉絲一起翻炒;高年級寄宿生跟著傳承人學做崇仁燉鴨,在燉煮過程中,他們不時地觀察著砂鍋里食材的變化,看著鴨肉在湯汁中逐漸變得軟爛,香氣也越來越濃郁。在非遺實驗室里,寄宿生深入了解了嵊州小吃文化,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技能不僅提升了寄宿生的自理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感情。
倡導“食物養成計劃”
食物養成計劃是通過學校設置“食堂小崗位體驗”、推行“卡路里成長幣”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讓寄宿生在與食物的親密接觸中,收獲了知識、培養了習慣、增強了責任意識。
清晨,參與食材采購體驗的寄宿生跟隨食堂采購員前往農貿市場,他們挑選食材不僅要考慮新鮮度和質量,還要學會與攤主討價還價,控制采購成本。走進食堂,有的寄宿生負責洗菜、切菜;有的協助廚師進行烹飪,幫忙遞調料、攪拌食材。午餐時間,參與分餐體驗的寄宿生來到食堂窗口,將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飯菜整齊地擺放在餐盤里,然后微笑著遞給前來就餐的同學。
為了引導寄宿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同時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和理財觀念,學校根據不同食物的營養成分和熱量含量,制定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卡路里成長幣標準,如一份富含蛋白質的瘦肉可以獲得較高的成長幣,而一份高糖高脂肪的油炸食品則成長幣較低。寄宿生在食堂用餐時,落實“光盤行動”就能得到相應的成長幣。
?。ㄗ髡呦嫡憬♂又菔幸莘蛐W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01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