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中小學校全面貫徹“雙減”工作部署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縣域學情校情,堅持“一個方案”為導向,著力推行“兩項改革”,聚焦探索課堂教學、作業設置和課后服務“三大主題做法”,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和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等方面,因地制宜細化落實“雙減”措施,做好“雙減”教育提質減負加減法,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經過幾年的實踐,已形成校內校外一體、課內課后銜接、線上線下并進的素質教育培養體系,強弱結對推動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實現學校品質整體提升。
推行“兩項改革”,促城鄉教育協同發展
推動交流輪崗,優化教師資源配置。龍口市把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干部教師交流輪崗工作,作為落實“雙減”工作的重要抓手。2023年印發了《關于深化“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干部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實施意見》,在“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基礎上繼續做好教師交流輪崗工作,通過跨校競聘、選拔遴選等方式對252名教師進行交流輪崗,為縣域鄉村學校補充了骨干教師, 有效緩解了城區學校缺編、非城區學校超編的情況,整體優化了城鄉教師資源配置,為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深化共同體建設,實現城鄉聯動共建。龍口市持續深化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改革,通過城區優質校輻射帶動農村學校,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成立了學校共同體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學校發展共同體校長聯席會議、月例會制度,制定3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定期召開專題調度會。以共同體內部各級名師、教學能手為依托,組建了“龍口市學校發展共同體教育教學名師、能手工作室”,建立市、共同體、校、個人四級聯動教研新模式,共研共促共提高。發展共同體,加快提升薄弱學校、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實現體育、藝術、心理健康等緊缺學科教師及優秀教師校際共享,促進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聚焦“三大主題做法”,使“雙減”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課堂教學,強基提能求高效。龍口市強化課堂教學研究,推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減負提質”新課堂。強化集體備課教研,把深化教研作為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生長點,加強“品質教研”建設。立足教學常規,從學情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形成具有明確的主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的教學內容結構化體系,深入探究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全面推行“德融數理·知行合一”全科育人德育新模式,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推進華為智慧云課堂建設,實施課堂閱讀改革推進中小學單元拓展整合閱讀工程,創新推廣“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著力打造生本課堂、高效課堂和精品課程,提高課堂效率,增強育人效果。
聚焦作業設置,減量多元求實效。龍口市加強作業公示制度,強化學科間的作業總量、時長調控,建立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作業質量定期評價制度。學校本著“整體規劃、分段實施、提升素養、發展個性”的原則,形成“基礎素養+能力提升”的精準靶向作業類型,對不同時間段的作業進行了系統化設計。基礎性作業常態化,注重鞏固積累;定制性作業個性化,注重分層專屬;開放性作業長效化,注重遷移運用。市實驗小學立足學科特點,著眼個性發展,規劃了“1+5+X”作業項目;潤新小學打出三招組合拳,創新作業模式、設計與評價,通過減量、加料,為學生提供了精彩紛呈的有選擇、有實效、有趣味的特色作業自選菜單。
聚焦課后服務,豐富多彩求質效。在落實經費保障的基礎上,為義務教育學校有需求的學生提供了安全有序、健康向上、公益普惠、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各學校因地因校制宜,建立“課程超市”,開設豐富多彩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閱讀、科學等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同時探索將鄉村復興少年宮與學校社團活動、課后服務等有機結合,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用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讓學生視野更開闊、知識更廣博,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