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品質提升行動研究》是由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英語教研員易愛平所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課題批準號為XJK22CJC027)。課題立項后,課題組開展了相關的文獻研究、調查和主題研討活動,并取得了很有實效的研究成果。
形成的有關課堂教學品質的認識與重要觀點
提升課堂教學品質是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課堂教學品質的提升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前提,它不僅關注教學的質量,更關注質量提升過程的品位以及人的發展和價值意義,是課堂教學更高層次目標的追尋與實現。
課堂教學品質既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目標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的考量,也是對課堂教學這一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反映出的活動品格與品性優良與否的評判。
課堂教學品質是教學這一過程性的課堂事件及其過程所呈現出的特征,是課堂教學的品格與品位,質量與特質的綜合表現,具體是指在課堂教學的價值、目標、內容、活動、過程、方式、情境、技術、評價等方面所體現出的特征。雖然課堂教學的優良特質不勝枚舉,但通過對課堂教學品質的本質解析,課題組提煉并本土建構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八個關鍵特征屬性。
課堂教學品質內涵“樹陽”圖
課堂教學品質的八個要素各自獨立,對課堂教學的指定方面產生影響;但又相互關聯,共同促進課堂教學的提升與發展。其中,育人性是課堂教學的引領性品質,“暖陽”為課堂教學之樹指引了生長方向并為其生長提供催化。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根源性品質,只有具備有效性的課堂教學才能扎穩根基,枝繁葉茂。思維性、整合性、科學性、真實性、實踐性和多元性品質,是課堂教學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樹冠為課堂教學的發展提供能量支持。
構建了契合株洲本土實際的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思想內涵、教學理念和模式
區域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品質提升行動研究從區域的視角對小學英語品質課堂內涵進行了本土建構,形成了切合區域實際的課堂教學理念框架和教學組織模式,為解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突出問題的參考思路和可行方案,回應了教學改革的時代要求。
一是提煉了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思想內涵。
小學英語品質課堂是具有教育涵養和品位的課堂,在課堂的價值取向、目標、方式和實施方面表現出更寬廣的視野、更高遠的站位和更深邃的思想內涵。首先,課堂要體現育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課堂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通過激發學生的深層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經歷深切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多角度,深層次思考,表達內心深層的真實情感,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第三,課堂應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方式,突出實踐性,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解決問題、表達思想和情感。第四,課堂實施應體現科學性。課堂要堅持把不同民族的、正確的東西教給學生,培養學生求真、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質。在實施過程中要遵循規律,要按照知識的內在邏輯、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認知的規律,圍繞主題或主線,有邏輯、有層次地開展教學。
二是概括了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特征要素。
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發展核心素養為根本目標,以主題為統領,以情境為依托,以活動為途徑,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以技術為支撐,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體驗、情感和態度。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征要素包括五個方面:主題(Theme)、活動(Activity)、情境(Situation)、思維(Thinking)、情感(Emotion),用英語中的一個單詞來概括那就是:TASTE。
三是構建了提升區域小學英語課堂品質的教學組織模式。
課題組以Bloom的“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認知水平六個層次作指導,依據英語活動觀的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創新遷移的邏輯層次,構建了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操作程序-BEAUT。具體包括五個具體的教學步驟:激活(Brainstorming)、感知(Experiencing)、理解(Appreciating)、應用(Using)、遷移(Transferring)。
提煉了提升區域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品質,構建品質課堂的教學策略
課題組認為,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構建應以落實立德樹人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以大觀念為統領,整合教學資源,整體設計課堂的教學目標、活動和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探究性、情境性和邏輯性。在具體的構建過程中,可以運用統領、整合、聯結、創境、回應等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
一是統領策略。統領策略的應用可以提高課堂設計的整體性和方向性,教師可以利用目標、主題、任務、主情境四個方面思考如何統領課堂。
以大目標統領。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為課堂教學的大目標,統領課堂教學的所有教學活動和過程,為課堂教學指明方向,提升課堂的教育涵養和格局。
以大主題為統領。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堅持以大主題為統領,引導學生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和邏輯性。
以大任務為統領。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積極推行任務型教學,鼓勵學生用英語做事發展語言能力。教師以大任務為統領,根據大任務的特點,把大任務細化、分解成為幾個連貫的子任務,提升課堂的邏輯層次性。
以大語境為統領。在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一個大的情境串聯整個教學過程的所創設的小情境,這個大的情境形成課堂教學的情境主線,從而使教學過程整體性銜接更合理、自然、流暢,更好地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是整合策略。整合策略著眼于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圍繞學科核心素養來整合教學目標,圍繞核心知識來整合學科教學內容。
整合教學目標。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教學目標是著眼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從核心素養的維度設計課堂的培養目標,克服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所出現的片面性和單一性。通過整合目標,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的方向。
整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整合是為了讓課堂更具有針對性。教材只是給教師提供了開展教學的素材,所提供的素材內容、難度等不一定完全適合具體的某一個班級的學生,因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整合教學內容。
整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整合是讓課堂具有邏輯層次。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是以本杰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的“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認知水平六個層次作指導,依據英語活動觀的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創新遷移的邏輯層次,按照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實施程序BEAUT模式:激活(Brainstorming)、感知(Experiencing)、理解(Appreciating)、應用(Using)、遷移(Transferring),整體設計教學過程。
整合人物關系。教師通過分析教學素材中的人物關系,理清人物之間的關聯。通過整合,構建相互關聯的人物鏈,構建相對完整的教學活動鏈,提高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整體感和連貫性。
三是聯結策略。聯結是學生在對所關注的新知識進行深度加工過程中,建立起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聯結策略主要運用在課堂的激活環節。在這個環節,教師通過一定的途徑,幫助學生熟悉要學習的話題和內容,根據新的知識內容,激活學生的已有的背景經驗與語言知識,建立新舊知識和已有經驗的聯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是創境策略。要豐富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涵養,必須通過創設真實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的情境創設主要包括:導入語境、銜接語境、探究語境、拓展語境四個方面。
五是回應策略。在區域小學英語品質課堂構建中,通過建立書本知識和外部世界的內在聯系,尤其在應用和遷移環節,要設計回應外部世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實現與教學文本回應、與生活回應、與自然與世界回應、與文化和思想回應,讓學生不僅獲得有關世界的知識,還讓學生通過認識客觀世界,建立與客觀世界的意義聯結,實現自我確認與提升。
六是分層策略。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個體間的差異性要求在“品味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因此,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