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我國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面對新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國家安全全局,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個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理論整體,它強調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具體來說,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諸多領域,而且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拓展。
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部先后發布了《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和《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實現國家安全教育覆蓋國民教育各學段,融入各學科專業教學。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歷史教材以這兩個文件為指導,充分落實國家安全教育。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從歷史學科的角度將國家安全理念滲透到歷史史實的敘述中,引導學生從過去的歷史中得到啟示;另一方面,系統介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和內涵,密切聯系社會現實,講述新時代以來我國面臨的國家安全形勢以及黨和政府為加強國家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從古至今,國家安全都至關重要,但與當下相比,古代中國有關國家安全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都相對狹窄,主要涉及政治安全、國土安全等傳統安全領域。七年級上下冊為中國古代史,有關國家安全的內容聚焦于這些傳統安全領域,主要講述中國歷史上鞏固國家統一、維護邊疆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反抗侵略等史實。七年級上冊講述了秦朝推行鞏固統一的措施,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三國時吳國派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等史實;七年級下冊講述隋煬帝三次派人前往流求,唐朝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元朝設宣政院和宣慰使司管理西藏、設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設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明朝設奴兒干都司管理東北、“隆慶和議”、戚繼光抗倭、萬歷援朝戰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設臺灣府、將釣魚島和南沙群島納入管轄、設駐藏大臣和伊犁將軍、雅克薩之戰、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等史實。這些史實反映出歷代王朝都將國家安全置于重要地位,對這些史實的講述有利于引導學生從歷史中汲取維護國家安全的經驗教訓,初步認識強化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樹立國家安全意識。
侵略與反侵略是中國近代史的一條歷史主線。八年級上冊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落實主要體現在對這條主線的講述上,涉及政治安全、國土安全和軍事安全等。教材講述了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葡萄牙逐步侵占澳門、邊疆危機、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日本占領青島并提出“二十一條”、巴黎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特權轉讓給日本、日本侵華等列強侵略的史實,引導學生樹立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的憂患意識,進一步強化國家安全意識。
在反侵略斗爭中,涌現出了一批為救亡圖存、反抗侵略而英勇斗爭的英雄人物和群體。教材在講述列強侵略的同時,突出講述了這些英雄人物和群體及其反抗侵略的事跡,包括林則徐禁煙,三元里人民抗英,關天培、定海三總兵、陳化成、海齡英勇抵抗英軍,臺灣人民抗擊美、日侵略,左宗棠收復新疆,劉永福助越抗法,劉銘傳抗擊法國侵略,馮子材率軍取得鎮南關大捷,左寶貴戰死平壤,黃海海戰中鄧世昌、林永升英勇戰斗,臺灣人民抗日武裝斗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聶士成守衛天津等。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部分,教材充實了嫩江橋抗戰、一·二八淞滬抗戰、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斗爭、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綏遠抗戰等局部抗戰的史實,整體講述全民族抗戰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充實敵后戰場抗戰的戰例,介紹了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趙登禹、佟麟閣、姚子青、謝晉元、左權、張自忠、戴安瀾、白求恩、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等眾多英雄人物和英雄群體,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緊緊抓在手上,這集中體現在八年級下冊中國現代史部分。本冊第一至第五單元對歷史史實的講述,貫穿著一條維護國家安全的線索。每個單元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主題分為不同課次,這些不同主題分別貫穿國家安全的不同方面。通過講述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對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以及各時期的軍隊建設成就等,體現國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重要性;通過講述鎮壓反革命,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和江青反革命集團,南方談話,“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提出及其成功實踐,“九二共識”、《反分裂國家法》等,體現政治安全和社會安全的重要性;通過講述各時期取得的經濟、科技和文化成就,尤其“一五”計劃、“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863”計劃、跨世紀發展戰略等,體現經濟、科技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性;通過講述各時期的外交成就,尤其應對國際風云變幻、打破西方“制裁”,維護釣魚島主權,利比亞撤僑等史實,體現國際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的重要性。教材通過這些內容,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國家安全涉及的不同領域,充分認識新中國在維護國家安全上取得的成就。
進入新時代,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八年級下冊第六、第七單元為新時代部分,最為全面和系統地介紹了國家安全的相關內容。“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被單獨設立為一個子目,介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和內涵,引導學生從理論層面認識和把握這一理念。同時,新時代我國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得到系統呈現,涉及國家安全的諸多方面。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涉及政治安全;推進祖國統一和堅決反對“臺獨”,涉及政治安全和國土安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涉及國際安全;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增強文化自信、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抗擊新冠疫情等,涉及科技、文化和社會安全;等等。對這些內容的講述,有利于引導學生掌握國家安全觀的基本知識,強化政治認同,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上保持清醒認知,與國家大政方針保持一致。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八年級上下冊在具體內容選取和敘述邏輯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始終把人民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兩冊教材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雖然面臨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但是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這些講述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從而認識到黨的絕對領導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則。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在有關國家安全方面,重點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面臨的和平與發展問題,包括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抬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資源短缺與人口增長、自然災害和傳染病等,以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要涉及國際安全。
歷史教材包含著豐富的國家安全教育材料,這些內容可以凝聚共識,以文化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樹立國家安全意識,增強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使命感。(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編輯室編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