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付剛 記者 王強)4月23日,“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在廈門思明實驗區組織召開交流指導會議。與會代表聽取了思明實驗區的匯報交流,并考察了廈門市外國語附屬小學。
在開展實驗工作的過程中,思明信息化實驗區“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力量”,圍繞“交互融合、智慧實證、創生賦能”的實驗理念,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揚、統一與個性、當下與長期”三對關系,采用“綜合融通、協作滲透、長短結合、軟硬相濟”的工作方法,統籌“區域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研究”三大工程,開展“學生個性化學習平臺建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基于教育大數據的教育研究、智慧校園電子書包、人工智能教育”等五大項目工作,搭建“常態化校本化研究、常態化區域學科研修、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與學科融合競賽、區級創客活動成果競賽、區級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案例評選、一師一優課評選”等六大平臺。
與會代表認為,推進教育信息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各實驗區要在認真總結過去教育信息化建設形成的經驗、優勢的同時,認真查找工作中需要改進的問題,以解決問題作為實驗工作的導向。特別是要關注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技術支撐、服務提出的需求,找準實驗區工作開展的支撐點,不僅要發揮實驗區領航學校的作用,更要關注區域內各所學校作用的發揮,形成整體、綜合的區域教育信息應用。要保持實驗工作與日常工作的一致性,與日常教學實際密切結合,體現教育發展的需求,防止出現教育信息化應用華而不實的現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