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名培養對象獲評特級教師,58名培養對象獲評省級優課名師,12名培養對象獲全國模范教師等稱號……這是韶關學院近年來多措并舉,創新教師培養培訓模式,助力廣東韶關市基礎教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近年來,韶關學院以服務山區、貢獻山區基礎教育為己任,以省級重點學科教育學和教師教育專業群為依托,系統謀劃、科學規劃,精準需求、精準施訓,聚焦校長·骨干教師·新教師三條主線,帶動全員教師發展,四方協同、整體提升,形成“二精準三主線四聯動”縣域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整體提升新模式。該模式取得顯著的實踐成效和良好的推廣效果,得到同行專家高度評價。
“一縣一策”為縣域量身定制教師培訓方案
教師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長期以來,部分縣級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導致中小學教師參與性不高。
為破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難題,早在1999年,韶關學院就聯合韶關市教育局,探索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培訓模式。雙方聯合啟動韶關市“百千萬”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按照需求導向、按需培訓、骨干引領、整體培訓的原則,在精準調研基礎上,實施精準培訓,20多年來為韶關持續不斷地培養一批批基礎教育領域人才。
據國家督學、韶關學院校長廖益介紹,韶關學院充分發揮高校優勢,與韶關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培訓需求精準調研,摸清縣域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雙方按照長遠規劃與短期計劃相結合的思路,協同制定科學規劃和培訓計劃,提出以縣域為單位統籌開展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將新教師專業發展納入關注重點。
目前,韶關的基礎教育教師培訓,以韶關學院為牽領,以縣域為單位制定規劃“一縣一策”,校長、骨干教師、新教師三條主線開展培訓,引領帶動全員提升。
分類分層分崗分學科實施精準培訓
在實施精準培訓中,韶關學院以問題為導向,分類分層分崗分學科開發課程體系,逐步建立精準培訓的系統化課程體系。韶關學院以教育學部和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粵北)為抓手,整合12個有師范教育專業的二級學院資源,實施教、科、研、訓、管一體化培訓策略。
在校長培訓方面,韶關學院以提升校長辦學理念為引領,通過開設任職班、提升班等不同層次的班型,從政治素質、辦學理念等方面,提高基礎教育學校校長的領導力,促進學校發展提質增效。
在骨干教師培訓方面,韶關學院堅持“師德為先,能力為重,注重實踐導向,注重信息技術融合”的原則,根據類別、層次、學科的不同,通過縣級以上名教師師帶徒、送教送課和選拔種子教師,以及校級骨干教師全員培訓等方式,著力提高骨干教師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在新教師培訓方面,學校開設入職課程、提高課程和成長課程,逐步達到夯實基礎、建立規范,加深理解、提升能力,熟練掌握、持續發展的目的,使教師實現從新入職、合格到勝任教師的階梯式成長。
縣域培訓助推粵北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與韶關學院深度合作的50所中小學,教學水平明顯提升。2013年來,合作學校獲46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獲省級以上優秀教學案例、設計等獎項151項,被指導學校——韶關南雄市黎燦學校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在持續服務韶關基礎教育的過程中,韶關學院也獲得一批支撐基礎教育發展的重大平臺,在項目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學校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粵北現代教師教育研究與實訓基地建設”,獲批建立廣東省首批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粵北),成為“廣東省創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立項單位。學校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粵北)在廣東省教育廳的考核驗收中,獲得優秀等次和面向區域類第1名。
廣東省內其他8家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也來韶關學院學習縣域整體提升新模式。贛南師范大學等20多所國內高校,廣東清遠、河源等30多個縣市,內蒙古鄂托克旗等地的教育局、教師發展中心,專程到韶關學院學習交流并洽談合作。(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盾 通訊員 向愛國 黃華明)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