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胡航宇 通訊員 王東穎)“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你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近日,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代表前往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桃花源街道等對口幫扶鄉鎮深入開展考察調研,了解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情況,充分了解幫扶需求,進一步落實落細幫扶措施。
作為市委辦公廳幫扶集團成員單位之一,學校充分發揮“雙高”建設學校資源和平臺優勢,量身定制了一套詳細的幫扶工作方案,兼顧“一體化”與“分步走”,統籌實施組織振興、教育振興、文化振興、科技振興、經濟振興等“五大振興”計劃,側重于提升鄉村自身“造血”能力,真正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科技振興,實現鄉村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黨委副書記徐益副表示,“收效良好的幫扶行動必須體現較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要針對突出問題尋找最合適的解決辦法,要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大背景大趨勢,適應當地實際情況,適應資源和產業特征?!?/p>
楠木鄉紅莊村是“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首批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為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再加一把火,學校特意派駐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長期從事農村旅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專家麻紅曉擔任該村的第一書記,在該村現有產業基礎上,加快推動以“旅游+”為核心的現代旅游業發展,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增收。
在鄉村制造業如何邁向集約化、智能化方面,學校立足裝備制造大類,以信息技術加持,支撐新經濟下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在服務鄉村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中挑重擔作貢獻。同時,學校旅游、設計、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深度融合打通旅游服務、文創產品設計、產品營銷、“非遺”文化建設與傳承等產業鏈、文化鏈上各環節,最大化發揮生態和人文效益,使當地百姓因地受益。
記者了解到,為解決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周期、規模及系統性等問題,學校計劃實施“1+4+N”教育培訓幫扶計劃,并與酉陽職教中心進行校校合作,開展“3+2”專業合作、師資能力提升培訓、人才專業培養指導等;對在校學生提供發展專項資助,對有意愿的農民子女提供專項報考指導等,逐步構建服務支撐鄉村振興的教育培訓體系,培養鄉村振興所需技術技能人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