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武文君 唐琪)“我國有兩億左右中小學生,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碎片化、功利化傾向,師資隊伍相對落后,課程建設滯后,相關配套措施欠缺。”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建議,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秦和認為,必須在所有中小學系統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孩子們成長和發展的起步階段,就讓其接觸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從小就厚植傳統文化的基礎。“但在現行中小學課程體系中,傳統文化內容主要體現在語文、歷史、書法、美術等課程中,缺乏系統設計,學生了解掌握的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和技能,難以形成整體效應。”
因此,秦和建議:
一是編寫中小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素養指南。建議有關方面組織專門力量,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進行系統研究,提供各學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素養指南。既可作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參考,也可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指引,同時也是學校系統設計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
二是大力培養培訓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師資。組織高水平專家學者和一線優秀教師,共同設計傳統文化教育培訓課程,開發針對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培訓教材。此外,要將培養傳統文化素養納入教師教育體系,注重培養廣大教師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同時,在中小學校長培訓中,也要強化傳統文化內容。
三是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文言文教育。近年來,雖然古詩詞及文言文的分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讓中小學生熟練掌握文言文。建議對中小學文言文教育進行系統設計,增加文言文比重,將學會文言文作為中小學生必備素養。
四是發揮考試評價的引領作用。建議在中考、高考、公務員等考試中逐步增加傳統文化內容,引導全社會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形成競相學習的氛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