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楊三喜)2021年,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895個縣全部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開啟了我國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的新征程。從“學有所教”向“優有所教”轉變,從“有學上”到追求“上好學”。辦好家門口的每所學校,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成為我國義務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實現推進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志勇認為,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仍存短板弱項,區域間、城鄉間、校際間的基本公共服務仍有差距,均等化水平尚待進一步提高,應盡快出臺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標準。
張志勇建議,一是出臺義務教育學校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明確義務教育學校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標準,包括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標準、辦學條件標準、教師學歷標準、教師崗位設置標準、教育管理標準、教育質量標準,等等。
二是,完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縮小省際間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差距。國家應把縮小省際間義務教育生均教育經費水平作為新時代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戰略舉措。完善中央教育財政經費轉移支付機制,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應以省級財政支出達到相應強度為前提,達不到相應支出強度的,中央財政不給予轉移支付支持。
三是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戰略,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差距。在教育經費投入上,要徹底變“雙軌制”為“單軌制”。鄉村學校從經費來源上要徹底與鄉村財政脫鉤,變縣鄉兩級財政投入辦學為縣級財政投入辦學。在教育資源配置上,變城鎮學校不斷從鄉村學校抽取優秀教師,為城鎮學校優秀校長教師反哺、支持鄉村學校。在辦學標準上,變城鄉學校統一辦學條件標準,為鄉村學校弱勢補償,在經費、師資、設施配備上進一步向鄉鎮學校傾斜,用更高的資源配置標準支撐鄉村學校的發展。在辦學體制上,要變“以城帶鄉”為“城鄉一體”。
四是實施全域義務教育優質發展戰略,縮小校際之間教育公共服務差距。國家應通過提高義務教育底部學校發展戰略,大力縮小縣(市區)域內學校間教育資源配置水平差距,推進我國義務教育進入全域優質教育時代。進一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大優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深化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均衡配置到域內普通初中的辦法,擴大教育公平,創造優質教育機會公平配置新格局。同時,要像當年打造少數優質學校一樣,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全面提高底部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盡快讓人民群眾身邊的學校成為百姓心目中的“好學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