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楊文懌 唐琪)養老設施不足、服務質量不高、服務人才短缺……隨著中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加,老年健康照護問題日益引人關注。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張金英將目光聚焦老年人健康照護。
她表示,我國目前存在老年健康照護體系不健全、養老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尤其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長期照護和養老問題上,亟須著重考慮和應對。
張金英調研發現,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照護壓力大、醫療服務支撐不足。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成員需要承擔較重的照護責任,但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劇了家庭成員的經濟和精神負擔。而養老院對于失能失智老人只能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且護理收費較高,家屬難以承受。專業服務人才方面,按每3位老人需要1名護理人員的國際慣例,以我國4000萬失能老人為基數測算,護理人員需求約在1000萬人,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人員總體數量不足,尤其基層人才嚴重缺乏,更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
此外,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對照護資源和服務了解不足;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的早期篩查、早期干預、分類管理等健康教育和預防干預的缺乏,也加重了我國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的壓力。
對此,劉金英建議,統籌社會多方力量,加強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體系建設。
首先,建立多層次的照護服務體系。政府主導完善家庭、社會力量、政府共同參與的長期照護保障體系,即醫院、養老院、社區、家庭共同參與的全鏈條養老體系,按照老人健康狀況,在醫院、養老院、社區、家庭中實現順暢轉介,使資源合理分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滿足不同程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培養更多護理人員、康復師和心理醫生,為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專業的照護服務。鼓勵大專院校、培訓機構開設養老照護、老年護理等專業,充實專業人才;加大對社區全科醫生老年精神病學技能培訓,提高診斷、治療能力;加大養老院護理員護理技能培訓;加大科普宣傳,使家庭成員掌握基本護理技能。
第三,建立信息平臺。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信息平臺,包括照護資源、政策法規、專家建議等,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獲取信息的便利性和準確性。
最后,加強社會支持和宣傳。加大對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的宣傳力度,增加社會對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支持和理解,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