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小新)1月10日上午,在2025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教育科學出版社舉辦“從1.0到2.0:用大作業重塑數學學習路徑——《這樣的數學作業有意思2.0》新書發布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設計有意義且有意思的數學作業,促進作業與課堂學習真正連接,讓孩子們真正愛上數學學習是數學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為了更好地服務一線數學教師優化作業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特邀小學數學資深研究者、正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劉善娜,共同傾心打造《這樣的數學作業有意思2.0——基于學習路徑的大作業實踐》。
本書圍繞大作業的設計理念,以作業的設計與實施中的關鍵策略為綱,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為本,立足教師的真實困惑和操作難點,為教師開展探究性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提供理念指導、策略參考、案例支持,促進更多學生通過有意義且有意思的作業愛上數學學習。
發布會由本書策劃編輯鄭莉主持,她介紹了劉善娜老師近20年對探究性作業的深入研究與實踐探索。近些年,劉老師的研究不斷深入,探究性作業的樣態從單一課時到單元作業,如今進階到大作業,并梳理提煉為《這樣的數學作業有意思》、《把數學畫出來》、“單元探究性作業系列叢書”等出版物,累計銷售超過15萬冊,入選中國教育新聞網“影響教師的100本書”,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獎項。每一部著作的推出,都深受中小學教師喜愛,引發了全國范圍對數學和作業問題的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為回饋廣大讀者的真實持續關切和新課改背景下新出現的實踐問題,特推出迭代版的《這樣的數學作業有意思2.0——基于學習路徑的大作業實踐》。
活動現場
發布會上,劉善娜以“從1.0到2.0:用大作業重塑數學學習路徑”為主題,結合具體案例破解了一年級的探究性作業如何做、如何利用小組合作提升作業完成質量、如何促進學生高效完成有意思且有意義的寒暑長假作業、如何將常態作業做出“探究味兒”等教師常見疑慮,分享了她在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方面的經驗和理念,強調了探究性作業對于激發學生數學興趣、提升學生思維、促進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作用。最后,她提到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密切合作,并鼓勵老師們積極探索,思考先行,從實踐中反思,不斷迭代完善,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學業質量提升不懈努力。
活動現場
發布會在劉善娜與現場觀眾的積極互動中圓滿落幕。《這樣的數學作業有意思2.0》一書及劉善娜探究性作業系列圖書的出版,將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有深度且實用的作業設計策略,幫助教師解決作業設計中的常見困惑,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助力學生愛上數學學習。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