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美國高校開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啟示

發布時間:2025-08-11 作者:楚曉琳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神州學人》

高校作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時代要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簡稱“伯克利”)、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簡稱“斯坦福”)、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簡稱“賓大”)、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簡稱“麻省理工”)等高校的校友創業人數較多且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這離不開學生資助項目的支持,大學生通過參加相關的項目能夠直接獲得資金收入或資金減免。本文將分析美國5所高校中以“雙創”為導向的學生資助項目的運行情況,為我國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水平提供借鑒。


image.png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創業門戶(Berkeley Gateway to Innovation)官網首頁

以“雙創”為導向的項目運行實踐

伯克利、斯坦福、哈佛、賓大、麻省理工等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展現出諸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在學生資助體系、資金來源渠道、資金配置機制、資助項目轉化等方面,這些共性特征有效促進了美國大學生創新創業。

一是學生資助項目名目繁多,形成獎助結合的資助體系。

美國高校通過全校性的創新創業平臺,設立多種多樣的學生資助項目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主要通過“獎優”“助困”兩個方面資助最值得資助、最需要資助的學生,充分發揮引導、育人作用。

“獎優”主要是通過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中設置獎金,對在創新創業中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經濟資助,以鼓勵學生未來在創新創業中有更積極的表現。例如,哈佛創新實驗室(Harvard Innovation Labs,i-lab)面向哈佛學生、校友及其附屬機構設立的全球創業競賽——“校長杯”創新挑戰賽(President's Innovation Challenge)獎金總額為51.5萬美元;麻省理工創新中心(MIT Innovation)設立了10萬美元創業大賽(MIT $10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等。

“助困”主要是為創新創業中急需資金的學生提供經濟資助,以使創新創業活動更順利地推進,如學費補助、貸款減免、種子前輪融資等。例如,伯克利的創業門戶(Berkeley Gateway to Innovation)設立的創業入門資助(Intro to Lean Startup:NSF I-Corps Method),可為參加創業入門項目的學生提供學費補助;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貸款減免項目(Rock Center Loan Reduction Program),可為學生創業者提供一次性貸款減免獎勵;哈佛奧爾斯頓風險投資基金(Allston Venture Fund)則會為其學生領導的高潛力、高影響力企業提供種子前輪融資(Pre-Seed Funding),獎勵金額為1萬-10萬美元。

二是資金來源多元,政府、基金會、風險投資等共同參與。

首先,政府支持是獲取創業資金的重要途徑之一。為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美國政府推出了多種創業扶持政策和資金補貼。例如,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SBIR)促進創新小企業的研究和研發,小企業技術轉讓計劃(Small Business Technology Transfer,STTR)鏈接研發與創新商業化。這兩個計劃的資金由美國農業部、商務部、國防部、教育部、能源部、衛生公眾服務部、國土安全部、交通部、環保署、國家航空航天局、國家科學基金會等11個聯邦機構提供。同時,不同的機構也可以單獨資助大學生創新創業。例如,伯克利“快速跟進創始人競賽”(FastTracking Founders Competition)的獎金來自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和小企業技術轉讓計劃,而“創業入門資助”(Intro to Lean Startup:NSF I-Corps Method)項目則受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

其次,基金會是有效動員社會資源支持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最常見的資金來源為捐贈,包括個人捐贈、企業捐贈等。作為公益性的非營利組織,基金會往往強調非稀釋性(Non-dilutive Funding),即大學生在獲取基金會資助的同時不需要讓渡自己的利益。例如,哈佛的“校長杯”創新挑戰賽由貝爾塔雷利基金會(the Bertarelli Foundation)支持;賓大的創業實驗室獎項和項目(Venture Lab Awards and Programs)由賓大沃頓創新基金(Penn Wharton Innovation Fund)支持,該基金由阿爾貝托·維塔萊(Alberto Vitale)捐贈設立。

最后,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VC)在推動創新創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風險投資主要投資于初創期的中小型企業,具有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特點,一般在創業初期投入,待企業發展成熟后通過資本市場獲得回報。成功退出,是風險投資獲得回報的關鍵。同時,風險投資資金的運行模式也在不斷創新,以適應大學生創新創業兼具公益屬性和市場屬性的特點。例如,伯克利的加州創新基金(California Innovation Fund)就是一種兼具私人和公共特點的新型風險投資基金(Shared Carry Private/Public Venture Capital Fund),其將50%的投資收入再投資到高校,形成良性的風險投資循環;哈佛奧爾斯頓風險投資基金提供的種子前輪融資采取“未來股權簡單協議”(Simple Agreements for Future Equity)的形式,即對當前公司進行現金投資并在未來某個特定事件(例如A輪融資)發生時按照折扣價將投資款換算為股權。

三是資助項目類型多樣,并以競爭性項目為主。

美國高校學生資助項目主要可以分為普惠性資助項目和競爭性資助項目兩類。普惠性資助項目是非競爭性的,對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進行普遍性的資助。例如,麻省理工的“沙盒創新基金”項目讓任何麻省理工的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和體驗創業精神,只要學生有創新創業想法都可以參與此項目。該項目所有資金都是非稀釋性的,學生最高可獲得2.5萬美元的資金資助。競爭性資助項目則是通過設置一定條件,對達到條件的學生進行資助,最常見的形式為通過競賽以科學配置資源。

縱觀美國各高校的學生資助項目,以競爭性資助項目為主。例如,哈佛的“校長杯”創新挑戰賽每年舉行一次,分為初賽、半決賽和決賽,最終獲獎者獲得2.5萬美元或7.5萬美元獎金;麻省理工的10萬美元創業大賽由一系列不同的、越來越密集的競賽組成,分為第一場比賽(Pitch)、第二場比賽(Accelerate)和最后一場比賽(Launch)三個環節;哈佛商學院的貸款減免項目則是向有限數量的、即將畢業的創辦營利性企業的學生創業者提供一次性貸款減免獎勵,最高可達2萬美元,以減輕學生教育債務償還負擔。

四是資助項目受益范圍較廣,覆蓋全校學生和創新創業全過程。

一方面,美國高校學生資助項目受益范圍較廣,可覆蓋全校學生,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與高校全校性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例如,賓大沃頓創新基金對當前在校攻讀學位授予課程(學士、碩士或博士)的所有在校生開放;哈佛創新實驗室(i-Lab)的學生創新實驗室(Student i-lab)面向全校學生的創新理念和創業想法提供支持,即全校學生均可參與學生創新實驗室的相關活動。

另一方面,美國高校學生資助項目可覆蓋創新創業全流程,從最初的創意萌發到最終的成果轉化都有各類資金支持。具體來講,創新的過程大體可分為準備期、醞釀期、明朗期和驗證期,創業企業的生命周期大體包括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不同階段由不同性質的資金支持。創新初期一般由基金類等偏公益性質的資金資助,后期則更多由風險投資等追求利益回報的資金進行創新創業支持,最終形成全鏈條從創意到市場的全方位支持,以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例如,伯克利將創新創業分為構思(Ideation)、早期形成(Early Formation)、加速(Accelerate)、規模化(Scale)等幾個階段,在各個階段都有大量的資助項目來促進創新創業的發展。

五是資助項目有效轉化,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目前,美國高校學生資助項目通過聯動學校與外部市場,將學院、資本、社團、創業服務等協調統一,使創新成果能夠及時得到轉化,提高了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度,有效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例如,哈佛創新實驗室自2011年成立以來已資助成立公司5000多家,融資超過70億美元;哈佛2024年“校長杯”創新挑戰賽、社會影響獎學金基金、星火助學金、奧爾斯頓風險基金等學生資助項目,主要涉及教育與學習(Education and Learning)、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Biotech and Life Sciences)、數字健康(Digital Health)、教育科技(Education Technology)、醫療保健(Healthcare)、醫療儀器及硬件(Medical Devices and Hardware)等領域,以期用創新思維解決經濟社會中的現實問題。

有效推進學生資助項目的經驗分析

美國高校學生資助項目的有效推進,離不開不同主體明確的功能定位、學校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和校內外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各方協同聯動共同推動學生資助項目的發展,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水平。

首先,“社會主導、高校主動、政府協調”的功能定位,促使社會資金積極主動參與學生資助項目。

社會、高校、政府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行為策略,三者形成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局面,共同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從社會角度看,社會資本應積極參與高校的建設與發展。創新創業具有很強的實踐屬性,源于社會需求,服務于社會發展。社會各界應明確創新的方向和目標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以確保高校創新創業活動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推動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提高創新創業的市場價值。從高校角度看,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執行者,高校應積極主動尋求社會創業資源的支持和幫助,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進而吸引更多社會資金的關注和投入,形成良性循環。從政府角度看,政府可給予社會和高校更多的自主權。政府通過制定相關的稅收優惠、資金補助等政策,搭建相關平臺,促進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其次,“課程構建、師資隊伍、實踐平臺”等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為學生資助項目有效運行提供條件支撐。

美國高校具有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如科學的課程體系、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有效的實踐平臺等,都是學生資助項目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支撐基礎和有利條件。

豐富的課程資源為美國高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哈佛的創新創業相關課程資源主要由商學院的專業性創業課程和其他學院的融合性創業課程兩部分組成。其中,專業性創業課程構建了一套“必修、選修相結合,各級各類項目全覆蓋”的課程體系;融合性創業課程根據不同專業設計不同的創業課程主題,并打通了各學院間課程注冊的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強大的師資隊伍能為學生提供各類創新創業指導。例如,斯坦福除了擁有強大的創新創業專職教師隊伍外,還聘請了資深創業者、企業高管等組成顧問教師團隊,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咨詢。此外,校內外實踐平臺能使學生在嘗試和試錯中不斷成長。例如,麻省理工有眾多的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平臺和項目,如技術許可辦公室、創業咨詢中心、創新創業俱樂部等,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創新創業實踐。這些豐富的資源是美國高校學生資助項目能夠順利推進的重要支撐。

最后,“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學生資助項目實現良性循環。

“四鏈”深度融合,將創新創業者、創業項目、資金置于同一時空,形成覆蓋全鏈條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美國高校基本都處于良好的區域創新生態中,能夠不斷激發高校的創新創業活力。同時,高校又是區域創新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實現科技、產業、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的順暢流動,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例如,斯坦福處于硅谷的心臟地帶,與硅谷的科技巨頭有著密切的聯系,使其學生有機會接觸最前沿的科技和創業資源。加之完善的風險投資運行機制,能夠為斯坦福學生資助項目的推進提供穩定持續的資金支持,使其項目成果能夠較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與此同時,產業的發展又能夠為學生提供探索前沿科技的實踐平臺。在這種“四鏈”融合中,實現了學生資助項目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借鑒與啟示

美國高校以“雙創”為導向的學生資助項目的運行經驗,可為我國學生資助項目的完善提供有益參考,以更好地提高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水平。

一是豐富學生資助項目類型,加大對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可進一步提高對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改革發展重要議事日程,建立與創新創業相匹配的“獎優”“助困”相結合的學生資助體系;通過稅收優惠、稅收減免等政策,搭建專門的捐贈平臺,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等措施,激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同時,完善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創新風險投資的運行模式,引導風險投資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

二是優化學生資助項目內容,推動形成全校性創新創業氛圍。加快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文化的形成,注重培養學生創業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等。例如,擴大資金覆蓋范圍,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得到創新創業資金的資助;豐富項目形式,使資金可用于創新創業全過程,并特別注重前期的資金投入;建立多樣化、多維度的項目評價體系,構建涵蓋自主創業率、創業項目數量等多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增強其實踐服務能力,培育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三是提高學生資助項目成效,促進形成產學研用良性互動的創新生態。建立高校、政府、市場的聯動機制,壓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責任,推動市場力量積極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順各方的權責利關系,重塑政府、高校、市場間關系,實現多方共贏。同時,進一步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制定科學合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提高創新創業相關經費的使用自主性。此外,充分發揮風險投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特點,引導建立多元化創業投資主體,不斷創新資金運行機制,促進風險資金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對接,并健全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實現資金鏈的良性循環。(作者 楚曉琳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項目“地方普通高校財政投入不均衡性研究”[項目編號:GYJ2022064]的研究成果)

來源:《神州學人》(2025年第8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民宅偷窥盗摄|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下载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17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 国产99精品久久|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