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統籌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各地高校積極開展與中小學思政課共建,共同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近年來,各地各校都進行了積極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協同化初顯成效。當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做到既有一體化之“形”,又具備一體化之“魂”,還需要我們不斷深化探索,特別是在一體化育人理念、隊伍建設、教研活動等關鍵問題上下功夫。
強化一體化育人理念
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思政課在青少年價值觀養成的不同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共同的總目標,從根本上決定了各學段人才培養的政治標準和價值導向。同時,由于各個學段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認知的差異性,不同學段思政課又具有不同的目標,承擔了具體的育人任務。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對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目標進行了整體規劃,提出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總目標是確立和實施各個學段目標的根本依據,各學段目標是以大中小學思政課內在邏輯聯系、青少年思想品德養成規律為基礎,對總目標的具體化和準確定位。因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不是簡單地將大學、中學、小學三個學段的教學相加或拼接,而是統籌三個學段的有機整體和系統工程。
上好思政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要以育人的成效檢驗課程效果。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一體化的育人理念,從服務學生全生命周期教育出發,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在學段目標中把握總體目標、在總體目標中統籌學段目標,不僅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還要接好傳好育人接力棒。為此,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摒棄“老死不相往來”的課程壁壘和學段壁壘,課程之間要“相得益彰”,學段之間要“承前啟后”,注重育人的整體性、連貫性和協調性,做到層層遞進、步步深化。
一體化育人理念絕不是“上下一般粗”,而是要求不同學段各顯特色、相互貫通,尊重不同學段思政課的具體科目內容、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特點,準確把握本學段教學的難度、梯度、深度和廣度,因人因時施教、差異化施教,體現階段育人的針對性、實效性。
優化一體化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落實、落地、落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關鍵在教師,在實現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思政課教師數量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11月底,登記在庫的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超過9.1萬人,其中49歲以下教師占77.7%,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占72.9%,具有高級職稱的占35%。顯然,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發展已經呈現高學歷、年輕化的新態勢。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具有師范教育背景的高校思政課教師占少數,其中具有中學或小學學段從教經歷或熟悉相關學段教學的高校思政課教師所占比例更小。如果本學段教師對相鄰學段的教學情況不甚了了,那么在教學中就難以真正落實相互銜接、螺旋上升。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求思政課教師具備一體化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不能只熟悉本學段思政課的教學,同時還要深入了解其他學段思政課的課程標準、教材知識結構、教學內容及其重難點、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做到對各學段特別是相鄰學段的教學了然于胸。
要達到上述要求和水準并不容易。以高校思政課教師為例,不僅需要經常性、有組織地開展基礎教育相關內容的專業培訓,研究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和教法,而且需要形成相關制度。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并保障高校思政課教師每學期或每學年抽出一定時間,深入中小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甚至進行課堂教學,深入了解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情況,了解中小學思政課教材教法,積累一定的基礎教育教學經驗等。這不僅對于那些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來說是需要的,而且對于高校大多數思政課教師都是需要的,這是他們在備課和課堂教學中具體落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必要前提。
同樣地,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也需要到相鄰學段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加強對學科基礎理論、前沿問題的了解和跟蹤,從源頭上提升一體化所需的教學理念、素養和能力。
深化一體化教研活動
近年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活動比較活躍,許多地方建立了一體化教研平臺,形成了一些特色亮點,總結了一些有益做法。然而,仍然有一些地方存在一體化建設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現象,沒有觸及和解決深層次難題,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和模式還不夠多。
當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需要進一步提質深化,聚焦解決痛點堵點。例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與差異化的關系問題,在課程目標設計上,如何科學處理各學段育人目標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如何既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復,又使相近或同質的教學內容逐層深化、螺旋上升;在教學方法上,如何既從各學段教學目標任務、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出發,探索和優選教學方法,又以“八個相統一”為指導統籌推進教學方法改革一體化;等等。要圍繞這些根本性問題開展深層次教研活動,形成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教研員共同參與的研究團隊。
目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研討活動主要采用集體備課、教學觀摩等形式,對具體教學內容如何體現一體化銜接進行教學展示,實現了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師在同一平臺的研討,增進了不同學段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教學成果交流和展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兩方面局限:一是仍然停留在各學段教師基于本學段學情和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展示或示范教學,不同學段教師共同講授同一教學內容的“同課異構”教研形式還不普遍,交流的深度不夠。二是教學設計展示或示范教學僅基于個別知識點,存在碎片化傾向,尚未觸及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體系、教學內容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整體化、系統化思路和方案。
因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活動除了需要繼續加強具體教學內容的研究之外,重點要放在對大中小學思政課主要教學內容如何具體有序銜接、層層遞進上,從而進行全面、系統研究,形成具有指南性質的整體思路和方案,從而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更好地發揮指導作用。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一項重要工程,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在守正創新中不斷向縱深推進,使思政課更好地發揮關鍵課程作用。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思政處處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10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