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大學教育學院以培養“多能一專”的農村卓越小學教師為目標,實施全過程實踐教學,注重與時俱進和優化創新,確保了學生的整體培養質量。
實施“全過程遞進貫通”的集中性實踐教學
北部灣大學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其前身可溯源到1906年廣東欽州中學堂的小學師資班,經歷了“中師—專科—本科”不同層次的小學教師培養過程。以往中師和專科的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第一學期的教育見習(1周)和第六學期(8周-12周)的教育實習,存在著連貫性和完整性不足的問題,不利于學生教學能力的形成與提升。為適應新時期農村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要求,遵循從“感知—認知—體驗—反思”教學能力形成的心理過程,學院實施第一學期開展新生入學教育(1周)、第二至五學期開展教育見習(1周/學期)、第六學期開展教育實習(4周)和教育研習(1周)、第七學期開展畢業實習(12周)、第八學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8周)的全過程遞進貫通的集中性實踐教學,畢業生教學能力大大提高,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開展“全過程學練賽”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
學院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及教師職業技能形成的規律,構建“全過程學練賽”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體系和合格考核的評價方式。學院從第一到第四學期開設教師口語、書寫技能、音樂基礎、美術基礎、簡筆畫、兒童手工等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專業基礎課程,第五到第六學期實施定期組織由學生申請的教師職業技能合格考核制度,內容包括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簡筆畫、口語表達、彈唱、教學技能、課件制作等。學生取得教師職業技能考核全部內容合格后,方可以進入第六到第八學期的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從而提高學生“課內外”參與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同時,學院出臺《教師職業技能合格考核管理辦法》,把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級各類教師職業技能比賽,認定為教師職業技能合格考核成績,“學練賽”融為一體,提高學生自主開展教師職業技能學習、練習和參加各類教師職業技能比賽的積極性。“外因”與“內因”共同作用,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近年來,學生的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和全國小學教師教育學會大學生書法比賽活動中獲獎,學生的教學技能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師范生小學語文教學展示活動中獲獎。
舉辦“全過程浸潤式”教師職業技能展演活動
學院擁有獨立的師范生綜合實訓中心大樓,建有56個師范專業教學技能實訓平臺。近年來,學院積極探索教書育人新途徑,充分利用師范生綜合實訓中心平臺及其空間,每年各大節日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墻報、黑板報、手抄報、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簡筆畫等評比活動以及美術書法展和周末舞臺藝術展演活動,形成“全過程浸潤式”教師職業技能展演活動的育人模式,學生的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得到浸潤,促進了學院良好學風、教風的有效形成。
開展“全過程訂單式”第二課堂科技活動
學院根據農村卓越小學教師的目標定位和“多能一專”的培養規格,創建了“全過程訂單式”第二課堂活動的課程體系,在學生第一、二學期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第三至第八學期設置相對應的鋼琴、書法、合唱、舞蹈、兒童劇表演、課件制作、科學實驗、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能力強化訓練等社團活動。除此之外,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加一項第二課堂科技活動。學院在第一至八學期設置了相關的課外閱讀及第二課堂科技活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北部灣大學教育學院探索農村卓越小學教師培養的新模式已取得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小學教育專業獲批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小學教育專業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二級認證,教育碩士(小學教育)獲批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作者系北部灣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01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