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中沉浸式體驗,與數字人“靈”近距離互動……3月17日至19日,在濃厚的科技感氛圍中,第13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在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舉行,1500個項目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展開比拼。
記者穿梭于大賽現場與云端的數字空間,用幾組鏡頭記錄青春激蕩的創新創業故事。
開辟“元宇宙”,“雙創”精神永不落幕
“歡迎來到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數字校園……”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研一學生王蘇晗已化身數字人,來到“挑戰杯·元宇宙”空間。在這里,她不僅可以游覽校園風貌、觀看“挑戰杯”比賽,還可以“穿越”回上世紀40年代的延安,來到北理工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學院舊址,參觀露天教室、實驗室,從火柴廠拾取火柴,然后點亮路邊的煤油燈……
觀眾們被逼真的“元宇宙”空間吸引,排著隊體驗……“VR設備從早上9點開始不停運作,都快累‘壞’了。”現場的志愿者說。
北京理工大學自主研發“挑戰杯·元宇宙”大型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實現了元宇宙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的第一次大規模應用。這無疑是大賽的一大亮點。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龐思平介紹,“挑戰杯·元宇宙”創新了空間擴展與認知演化,實現“內容破屏”,身處全國各地都可以化身數字人參與“挑戰杯”;創新了互聯互動與共享模式,實現“交流破壁”,參賽師生、行業專家、投資機構可隨時隨地用不同設備進行交互;以數字技術賦能思政教育,實現“傳播破圈”,在大賽的成果交流會、科學家精神舞臺劇等環節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元宇宙”背后的技術力量來自北京理工大學工業制造藝術創新設計工信部重點實驗室。該團隊曾為2022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等提供仿真支持和保障。依托高校優勢學科,教師帶領學生挑戰技術難關建構“挑戰杯·元宇宙”空間,亦是“雙創”精神的生動寫照。
“元宇宙”將在賽后延續下去,轉化成廣大青年創新創業的數字陣地,成為持久的“雙創”成果。
學以致用,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中醫說‘血瘀去則斑不生,氣血行則黃自退’。大家可以試試這款七玉蜂花養顏面膜,底方采用了蜂花粉、人參根提取物等7味中藥成分。”在現場,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王蓉燕齊熱情介紹著產品。
2018年,王蓉燕齊成立了北京妙果仙草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中藥等專業在校生組成的研發團隊,在專業教師指導下,依托10余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研發出現在的落地產品。如今,產品已銷售到北京、河南、陜西、四川、江西、江蘇、浙江等7個省份。
“我們終于實現了學以致用。”王蓉燕齊說。
在“挑戰杯”現場,有上千個像王蓉燕齊一樣的創新創業故事:寧波大學本科生秦康翔團隊在全球首創鹽堿地青蟹養殖,帶領農戶養殖青蟹累計收入7000萬元,助力鄉村振興;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潘遠志帶著學校創業比賽的獎金,16歲時便踏上創業之路,從醫療器械到芯片散熱材料,一路挺進中國“硬科技”領域……
這是青年大學生投身創新創業,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縮影。
團中央青年發展部就業創業處處長劉閔介紹,本屆“挑戰杯”緊扣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而這正是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特征。
搭建廣闊平臺,為逐夢人護航
大賽同期舉辦以“青春逐夢 智創未來”為主題的創新創業成果展。展區里,北京工商大學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創新與應用團隊正在為觀眾進行皮膚檢測。
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化妝品系講師武悅介紹:“學生大二時就會有導師帶領他們進入實驗室,參與到與市場、企業、政府的合作中。正是有了這么多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實踐平臺,學生建立起對化妝品全生命周期和行業的認識,在畢業時特別‘搶手’。”
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掀起新浪潮時,各方也在努力為追逐夢想的青年學生保駕護航。
北京團市委副書記李健介紹,近年來,北京團市委打造了“青創北京”的工作平臺,從平臺、機制、活動等多方面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與支持。例如,以“青創北京中關村U30”為牽引,搭建優質創新創業平臺,通過創新創業大賽、創業訓練營等形式服務青年人才;組建副中心創業專項賽宣講團,走進北京高校開展招才引智主題宣講;開展首都共青團大學生鄉村振興幫扶計劃,由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初創型小微企業提供資助等。
北京市房山區副區長王大泉告訴記者,房山區制定《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設力度,助力創業擔保貸款順利獲批。“我們將努力為有夢想的青年人才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廣闊的平臺。”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0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